探寻石雕记忆,传承中华文化
探寻石雕记忆,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青年网济宁7月17日电(通讯员:陈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大任务。在“国潮”风向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技艺,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于2024年7月13日拜访了著名石雕大师杜庆收老师。
尼山石现儒学精神,杜庆收雕孔子故事
实践队员首先跟随杜老师参观了他的作品展览,参观过程中,杜老师热情讲解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技艺技巧。进入杜老师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大型石雕,石雕大约2米高,虽是石头,但他们仿佛有自己的灵魂,千姿百态,尽情展现着自己的姿态。参观由尼山石雕刻而成的石雕时,杜老师解释道,他与团队成员合作,在十余年中,参考了《孔子圣迹图》,创作出了百余件作品,每一个石雕都代表了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这些石雕灵动传奇,颇有鬼斧神工之势,为参观者展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孔夫子形象,不失为一个孔夫子的传记。
当实践队员问及杜老师的创作缘由时,杜老师介绍到,他自小就受到孔子儒家文化的耳濡目染,曲阜作为孔子故里,有许多与孔子有关的名胜古迹,但是却没有一个可以很好介绍孔子的作品。在这种想法下,杜老师积极学习雕刻技术,了解儒家文化,并将技艺加以创新,最终和团队合作创作出了这一件件的作品。实践队员们也领悟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这些手艺人们精雕细琢,更需要我们每一位青年人去了解、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和品质。
实践队观工作场所,杜庆收展雕刻技艺
实践队员跟随杜老师来到他的工作场所,里面树立着一座座尚未完工的石雕和木雕,有些可以大体看出人物的五官,而有些只具备简单的雏形。杜老师向我们介绍到,石雕相较于木雕来说,其更容易保存,并且受环境影响较小。随后,杜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雕刻的过程,杜老师首先展示了石雕的粗雕,粗雕是大体雕刻出人物的五官以及动作,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力量和耐心。之后,实践队员又跟随杜老师来到了细雕的工作场所,细雕是精细的雕刻出人物的五官以及各种动作和衣服细节,这个过程则需要极致的专注力和耐心。杜老师在雕刻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精湛的技艺。
实践队员在观察中发现,杜老师的雕刻场所位于马路旁,时不时会有车辆通过,伴随着嘈杂的声音,雕刻时还有蚊虫叮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杜老师却能做到数十年如一日的进行作品的雕刻。实践队员们此刻也明白了在文化强国的任务下,青年人也应秉持坚持奋斗的精神,埋头苦干,进行文化传承。
杜庆收讲传承精神,实践队悟青年使命
实践队随后跟随杜老师来到他的纪念品雕刻展厅,在其中,展列着许多石雕印章和印尼。在这些作品中,有一幅展图更是即将被送去孔子文化博物馆做展品。这些展品大都成对出现,是从一块尼山石上截取下来,保留有尼山石原本的纹理,杜老师加以雕刻,一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就诞生了。交谈过程中,实践队员问及杜老师对于雕刻技艺的看法,杜老师认为雕刻和其他许多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技艺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更多的青年人来参与其中,并进行传承创新。在这一刻,实践队员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青年人应去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辅导员韦宁老师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数学科学学院的新麦场精神和“公社数学”的历史。韦宁老师告诉实践队员:要在实践中受教育,厚植为民情怀,在实践中服务人民。发扬新麦场精神和“公社数学”的经历,努力在实践中完成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学子们明白了要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增强知识本领;要在实践中做贡献,贡献青春力量。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任务下,努力发扬新麦场精神和“公社数学”经历,将自己的所学用到实处,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证者,亲历者。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