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渔利实践队:揭秘垃圾焚烧发电的绿色奇迹,引领无废城市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4-08-0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无废城市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近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渔利实践队深入厦门翔安再生能源厂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近距离探访这座绿色转型的典范项目,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向公众展示厦门在构建无废城市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

  一踏入翔安再生能源厂二期,现代化的厂房与整洁的环境便让人眼前一亮。该项目位于翔安区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是厦门市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一环。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成员,并介绍道:“这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是处理垃圾的场所,更是城市能源的再生站。”


工作人员讲解设备运行流程 李凯莉摄  

  据工作人员介绍,翔安再生能源厂二期自2019年建成以来,新增了1500吨的日处理规模,与一期项目协同工作,日处理垃圾总量可达2100吨,年处理垃圾预计达75万吨。这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厦门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压力,更标志着厦门市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该焚烧厂内待焚烧的垃圾 李凯莉摄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焚烧技术和环保设备,两台日处理750吨的焚烧炉与两套18MW汽轮发电机组完美配合,确保了垃圾焚烧的高效与环保。”工作人员补充道,“此外,我们的焚烧设备能够处理分类出来的‘其他垃圾’,真正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随着厦门市垃圾分类的开展,进厂垃圾含水量明显下降,使得垃圾的热值提升,入炉垃圾的热值从原来约5800千焦/千克,提升到现在7000千焦/千克,在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造提升后,每吨垃圾发电量约提升20度。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普及以前,居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尚未经过处理的生活垃圾被直接填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经过分类处理后,不仅垃圾中对环境不利的有害物质被分解、消除,原本被视为无用之物的垃圾也可被用于焚烧发电,成为一种资源被利用起来,这样的转变,使厦门的垃圾处理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更进一步。

  此外,据了解东部三期项目投产后,厦门市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置能力将提升至5850吨,进一步提升了厦门市生活垃圾“零填埋”终端设施保障能力。该项目既能发电又能利用供热,每小时可以提供1万度“清洁电力”、100吨“绿色蒸汽”的清洁能源,每小时可减少碳排放约31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渔利实践队展馆前合影

  此次调研让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厦门在构建无废城市方面的决心与努力。翔安再生能源厂二期的成功实践,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展示,更是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我们相信,在厦门市政环能公司的持续努力下,厦门将朝着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迈进,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示范样本。

作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渔利实践队 李凯莉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渔利实践队 李凯莉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