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暑假社会实践队赴福建省古田县开展绿色“双碳”实践活动
为了深入观察了解我国在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和新能源发展方面的成就,深化低碳环保理念,2024年8月2日至8月3日,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建设美丽中国队成员黄佳昕前往福建省古田县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队员来到古田县护城河——古田溪畔观察了解。“东隅一湖清凉水,凭栏醉闻鸟鸣声”,这句诗恰好能形容现在的古田溪。在这条河未被治理之前,却是另一副模样,浑黄的水裹挟着沙土,河水的臭味甚至能飘散到河边的马路,夏天时更是蚊虫聚集。而近几年间,当地的市民见证了这条河的蜕变,河水由土黄慢慢变成翠绿,水面上再也看不到泡沫箱、塑料袋之类的杂物,臭味自然随之而去。水位降低了,水流也变得平缓,好像在温和地问候每个路过的人。在夏天盛放的花草和将影子倒映在水中的树,被一丛丛、一棵棵地种在河畔,一抹抹的绿点缀着这条河,也点亮了市民的生活。今天,古田溪河畔是干净整洁的步行道,每个晴朗的晚上总少不了在这里散步的人,河畔的一片空地在几年前被开发成一个公园,优美的环境备受市民欢迎。走在跨河而过的石桥上,清澈的河水内有时能看见细小的鱼。每到夏天,时常能见到在石桥上举着水枪玩水的孩子们。

随后,队员来到古田溪的水源自翠屏湖——古田县著名的风景区,近几年,随着古田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县摘帽,翠屏湖畔建成了栈道、新码头、亭子等一系列设施。景区建设完成后,岸边的一些塑料袋、泡沫箱、以及人们丢弃的垃圾随之消失,整洁卫生的景区环境是人们共同保护这片青山绿水的成果。干净的湖面、清新的空气、环抱湖水的群山、湖心的千百座岛屿,成为翠屏湖靓丽的名片,每到节假日总是游人如织。站在湖心的栈道上,有时能看到密集的鱼群迅速游过,蓝色的天空倒映在湖水,有时还能看到白鹭或者鸟群飞过。翠屏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力的映证。

最后,队员来到古田溪水力发电站,进入一级电站——新中国第一座地下水电站参观。该水电站的建设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历时二十多年,于1956年正式投入使用。古田溪水电站的设计是在
苏联设计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其地下厂房的建设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展现了当时中国水电建设的技术成就。队员首先来到发电机层,六台水轮发电机组周围是调速器、压油罐、测温及制动盘等配套装置,在整洁的厂房内可以看到“认真细致,巡检到位”“事事注意安全”“执行两票,谨慎操作”等红色的提示语,可以感受到当时工作人员严谨认真的态度。随后,队员进入集控中心参观,前面和左右两面是厂坝变表针操作盘、同期操作盘等,中央是电话及控制按钮,后侧的墙上挂着厂用电系统结线图、一级电站电气一次接线图等,有些锈迹的操作盘、泛黄的图版、老式的控制桌面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就见证了这座中国第一座地下水电厂给福建省发出的第一度电,仿佛在诉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艰辛历史,老一辈电力工作者不惧万难的开创精神依然激励着当今的我们。最后,队员来到古田溪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十四五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目前正在筹备建设的阶段。古田溪抽蓄项目的建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实际行动,同时,项目建成后将为古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通过这次实践,队员深有感触。在古田溪与翠屏湖的今昔对比下,在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了解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我国近年来在节能环保、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意识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更要用专业所学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