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实践队深入红岭村
探寻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绿色发展沙塘迈步,生态宜居红岭先行。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7月17日,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队(以下简称盛夏萤火虫队)深入开平市沙塘镇红岭村进行走访调研,实地考察红岭村的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情况,探索“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故事。
“百千万工程”号角吹响后,沙塘镇围绕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红岭村全力以赴“优环境,强治理”,抓好典型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形成红岭村经验,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1 红岭村村支委带领盛夏萤火队员参观红岭村)
生态治理,打造惠民利民的人居环境 盛夏萤火虫队首先对红岭村村民代表进行了深度访谈。“建国初期跟现在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就变化很大,在乡村振兴提出之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位在红岭村土生土长的党员在谈及红岭村的变化时这样感慨道。
红岭村在改善村容村貌上多管齐下、群策群力,想出许多妙招,落实多项行动。第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红岭村干部及村民同心协力,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乡村公路设施,实现了道路硬化及交通信号灯全覆盖。全村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目前村中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260户,新建、改造无害化标准公厕3座,实现无害化标准公厕自然村全覆盖。全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推动红岭村建成开平市第一批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点。第二是落实“三清三拆”,新建多间“杂物房”。红岭村原有三十多间赤膊房,经过村干部组织动员及村民们自觉配合,目前修缮工作正稳步推进,已有十间赤膊房完成整改。村中违章违规建造的房屋及私人旱厕,也全部统一清拆。实施乡村振兴以来,红岭村村委会针对每户存放物品空间小,农具乱扔乱放的问题,带头统一规划和设计,积极建设村内“杂物房”,按照每户人口数量调配空间,统一存放农具、柴火及其它杂物。
(图2 盛夏萤火虫队员访谈红岭村村民代表)
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生态治理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红岭村村支委劳健均在谈及红岭村走乡村振兴之路的经验时如此说道。要让农村生态美起来,关键要让绿色发展成为推进农村建设的新引擎。经过与劳健均支委的深度交流,队员们了解到红岭村正积极探索乡村绿色发展新路径,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为抓手,以鼓励村民自愿植树为常态,积极开展 “我为沙塘添新绿”等植树活动,掀起全面爱绿植绿护绿热潮。除此之外,全村下发宣传资料,依托红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送教、送课、送戏,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形成深入人心的自然情怀。
(图3 盛夏萤火虫队员访谈红岭村村支委)
治理有效“焕”红岭一新,生态宜居绘和谐蓝图。习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红岭村作为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村,将发挥“绿色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也为其它乡村繁荣发展提供路径参考。盛夏萤火虫队通过与红岭村对话,对乡村蜕变之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将积极总结绿色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红岭村经验”,为助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