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多彩课堂美童心,盛夏萤火育新人 ——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开展美育教育系列课程

发布时间:2024-08-0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多彩课堂美童心,盛夏萤火育新人
——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开展美育教育系列课程
   承美育先风,养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以来,为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全面铺开。在此背景下,开平市积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完善全面提高乡村美育质量的工作机制。结合开平市沙塘镇美育教育实际,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以下简称“盛夏萤火虫队”)特别设置美育组,于2024年7月为学生们带来“理论引领,就地取材,实践创新”的美育教育系列课程。
   美育教育系列课程共分为三大板块:教育美学系列课程下设“美学漫步,大美育人”美感培育课程与“吟咏芳华,传诵经典”诗歌吟诵课程;艺术美学系列课程下设“杯影鱼灯,萤火盛映”纸杯鱼灯制作课程与“妙趣涂鸦,彩泥作坊”镇濠泥鸡粘土制作课程;自然美学系列课程下设“阳光为笔,草木为墨”户外采风影子画绘制课程与“绿野仙踪,花草新生”花草灯笼制作课程。课程设计融入生态保护知识与文化传承理念,致力于培育学生热爱艺术,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观念,课程推进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高,与老师配合默契,课堂氛围活跃。
(图1 学生在户外采风课程中绘制影子画)
 
教育美学:育美传韵润心灵,吟诗诵情照芳华
“美学漫步,大美育人”美感培育课程上,林嘉瑶抛出“美在何处”的问题,分别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个角度展开教学,层层递进,深入浅出,让学生们在触手可及的实例中培育“发现美”的能力。林嘉瑶进一步提出关于“美的创造”问题,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不同形态的美的感受。“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美学理念在师生问答中深入童心。
“吟咏芳华,传诵经典”诗歌吟诵课程上,梁芮瑞以现实例子作为课堂导入,介绍吟诵与唱歌、朗读之间的不同;随后讲解古代汉语的平仄声调,引导学生感受声调变换之美;课堂的主体部分将教师讲解和学生实操相结合,通过学习平长仄短和平低仄高的吟诵表达方式,带领学生在吟诵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蕴含古诗中浓厚深沉的情感美,以及古诗中旋律高低起伏的艺术美。以吟诵这一传承千年的口头表达方式为窗口,梁芮瑞巧妙地将古典诗词的韵味与美育理念相结合,不仅通俗易懂地诠释了吟诵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美感培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图2 学生认真聆听吟诵课知识)
 
艺术美学:巧手巧思巧制灯,绘形绘色绘侨风
“杯影鱼灯,萤火盛映”纸杯鱼灯制作课程上,潘盈盈将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课堂上,与学生共赏江门新会鱼灯。潘盈盈首先介绍了新会鱼灯的历史渊源,引导学生领悟新会鱼灯的美好寓意,即“盼望年年有余、祈求幸福康健”。紧接着,她为学生们介绍新会鱼灯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活力。随后,她开始教学生用纸杯制作新会鱼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色彩搭配和创新造型,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美,还深刻领悟到“大美育人”理念的真谛。
“妙趣涂鸦,彩泥作坊”镇濠泥鸡粘土制作课程上,林锶彤从江门非遗镇濠泥鸡的故事导入,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们传达其中丰富的本土历史文化内涵,随后带领学生了解镇濠泥鸡的制作过程,师生在繁复精细的工序中一同领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林锶彤点明当下非遗传承难题,引导学生用黏土仿制镇濠泥鸡,在美育实践中浸润“发现美,创造美”的理念,激发学生自觉保护非遗的意识,推进“历史文化+美育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在课程教学中综合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以食为天,烟火开平”侨乡美食模型制作课程上,林嘉瑶从开平侨乡特色美食出发,带领学生从食物外形的角度重新认识侨乡美食。在黏土美食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巧手翻飞制作出无数逼真的模型,声情并茂地向老师分享家乡风味。在美育教育浸润下,师生通力合作,相互学习,都在手工实践中获得侨乡文化的滋润浸染。
(图3 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纸杯鱼灯制作)
 
自然美学:追风溯影绘草木,灯光相映明自然
“阳光为笔,草木为墨”户外采风影子画绘制课程中,谢铭华将课堂空间转移到大自然,带领学生们在乡间小道上追寻自然的影子,鼓励学生发挥无限想象力为影子填充色彩。在户外课堂,谢铭华引导学生捡拾落花落叶,为后续灯笼花草课准备素材,学生们在俯仰之间发现未曾察觉的家乡之美,体悟生命的奥妙。稚手绘乡风,草木沁人心,户外采风课程以自然为师,创新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温润心灵,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感悟生态宜居新沙塘的发展变迁历程,自觉形成保护自然,热爱家园的生态环保意识。
“绿野仙踪,花草新生”花草灯笼制作课程中,谢铭华向学生们展示非遗花草灯笼的历史以及制作过程,鼓励学生们用亲手采集的落花落叶制作花草灯笼,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改变对非遗制作“高深难懂”的固有观念,让非遗文化接地气、可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非遗制作的兴趣。灯笼闪烁的瞬间点亮了学生心中对美的领悟,也点亮了非遗传承的发展前路。
(图4 学生利用落花落叶制作花草灯笼)
 
    盛夏萤火虫队注重美育实践,结合多元化教学形式,推进多学科融合,将历史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心系桑梓家国的精神贯穿课程,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侨乡文化的内涵并自觉承担传承责任。同时,课程后期的游园会特别设置了手工作品展,充分展现学生特长与风采,提升学生自信心,打造出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美育课堂氛围。多彩课堂美童心,盛夏萤火虫队始终坚持“理论引领,就地取材,实践创新”的理念,从开平特色文化出发,为沙塘镇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课程,始终坚持在美育教育中浸润多元教育理念,为点亮沙塘土壤培育中坚力量。
 
作者:盛夏萤火虫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丽水学院医学院学子深入丽水市中医院调研胃肠道炎症发病因素
  • 追溯红色足迹,践行青春使命
  • 追溯红色足迹,践行青春使命
  •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号召
  • 08-04
  • 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实践团   盛夏相聚,同筑侨梦
  •  逐绿而行,植美于心 ——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系列课程
  • 侨史初探,演绎星光 ——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开展侨胞情景剧系列课程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