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科村智行”社会实践团赴邹平、烟台开展实践活动
2024年2月23日,实践团队来到邹平市无人农场示范基地。该基地是国内首家集卫星、无人机、智能机、智慧平台等“空-天-地”各类资源于一体,实现国内最高程度的农业现代化试验示范。实践团队来到邹平市无人农场示范基地,队员们在此参观了基地试验田及各种无人农用机械,并亲自体验了无人播种机的操作。随后实践团队分组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交流中,基地技术人员向团队介绍:“无人农场用到的关键技术包括无人农机的定位导航与智能控制和天地一体化的农情墒情参数精准监测,其本质就是利用现代监测手段获取农情数据,根据数据生成处方,按方抓药。”无人农场不仅需要精确的实时导航技术,还需要拥有抗复杂环境干扰的能力,做到全场景无缝可信定位。同时还要考虑农场各部分的协同调控,完成全过程自动适配与精准控制。
2024年2月24日,实践团队来到烟台莱州湾海洋牧场基地,管理人员为团队详细讲解了海洋牧场的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其中包括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的精准监测与立体透视、水面作业无人船精准定位导航与智能控制和海岸带区域碳汇立体监测和精准核算。海洋牧场对环境参数的空间精度要求更高,需要达到百米到公里尺度。为了得到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流三大影响海洋生物健康状态的关键要素,海洋牧场结合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无人机遥感以及监测浮标等多种监测手段,构建了牧场海域高分辨率水动力数值模型。而利用模型中的实时监测数据,海洋牧场可以远程确定不同鱼类的适养数量,了解不同鱼种的生活状态,确定何时补充何种养分,甚至还可以对赤潮、海冰等海洋灾害进行预警预报。
引入物联网、多元传感、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海洋牧场,不仅优化了海洋牧场生产要素组成、生产流程和最终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海洋牧场自身扩张繁衍的可持续性,为海洋牧场所依托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好的效益。由此可见,大量空天数据与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渔牧业脱离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正向着无人化、智能化的道路迈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调研团队以“北斗星动能”项目为着力点,深刻认识了自身专业知识与传统农牧业融合的助农新思路,极大的鼓舞了同学们利用北斗、遥感等专业知识服务农村、服务国家的决心,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一定会以热情饱满的态度,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作者:彭龙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探秘中医药文化,解锁东方医学奥秘
- 7月21日9点,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携神农之火,播岐黄之种”中医药研学实践团于巢湖市烔炀镇安徽博润药业有限公司开展“探秘中
- 08-02
- 寻访北元疃村,见证农村发展
- 近年来,我国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生态保护等多方面
-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