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学生深入武汉感悟荆楚文化底蕴,弘扬红色革命精神7月20日至21日,在指导老师李璟瑜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湖北“探寻路桥飞架南北·感受长江流域巨变”暑期社会实践队先后前往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与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了解悠久的荆楚历史,学习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金声玉振荡千古,荆风楚韵传千年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为感受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实践队员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学习。“曾侯乙”展厅编钟悠扬,雅音古朴,玉鼎金罍,为大家完整呈现了千年前的礼制文化。 “楚国八百年”展厅中织文绣画、屈宋辞赋、楚地民歌让实践队员找到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菱形的暗格花纹,镌刻的鸟虫铭文,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实践队员在参观学习中对荆楚大地辉煌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推翻帝制三千载,拨开残云见明月武汉辉煌的历史,孕育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作为首义之城,这里曾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第一枪,奏响了推翻延续200多年的清王朝和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胜利凯歌。实践队员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院对首义精神——“敢为天下先”进行探索与感悟。辛亥革命博物院四层高台,五处展厅,栩栩如生的蜡像,饱经沧桑的物件,无一不向实践队员传达着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时期人民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勇气,诉说着革命胜利的不易。从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再到后来辛亥革命拨云见月,实践团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敢为人先、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
追寻红色记忆,赓续革命精神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当大家走进复原的场景,在小小志愿者讲解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认真感受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生活、学习的环境,更加体悟到革命道路的艰辛。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青砖灰瓦、树影摇曳,这里见证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诞生,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在报告中对农民在中国的地位作用进行了科学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初步尝试。通过追寻红色记忆,队员们认识到正是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持续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革命先辈敢为人先、勇于担当。通过本次学习,实践队员们表示将把这份感悟和使命带回校园,不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供图:李雅婧
作者:刘馨悦
指导老师:李璟瑜
实践队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院
实践队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