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在广东医科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有这样一支特别队伍,他们代代传承,秉持初心,不辞辛劳,用爱与知识帮助西部山区有需要的人。他们就是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下称“暖风”)。
“暖风”根植“三农”,服务“三农”,由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数学教研室张位全老师于2010年发起成立。
张位全说,我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多,但人均教育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不重视教育,医疗物资短缺,村民健康知识缺乏。“暖风”有责任去做点事情。
成立14年来,一位老师,一支队伍,带着爱与暖,前往中国西部山区开展支教、义诊、家访、资助等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壮丽山河,行走了大半个中国。
事实上,“暖风”服务群众上万人次,募捐并送往山区的物资达180多万元,牵动社会参与资金达到120多万元。经过“一对一”帮扶,为上百位西部山区儿童找到爱心人士资助,助力他们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暖风”的创建发展,离不开张位全老师的付出和坚持。作为“暖风”指导老师,他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这支队伍的灵魂。
“为了关爱山区贫困儿童,为了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为了正能量的社会传递”。这是张位全创立“暖风”的初心。
他说,“暖风”或许不能成为很大的公益组织,但是可以成为很棒的公益组织,带动更多人为爱奔跑。
从“暖风”成立时起,张位全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无疆”。
无论是行走在公益路上,还是回到大学课堂,张位全积极鼓励青年学子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偏远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多做热心公益的好事,共同撒播爱心的种子,营造温暖和谐的氛围”。张位全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张位全指导下,“暖风”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山区孩子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希望。
必须走得更远、更踏实、更有力量
“暖风”第一批队员们仍清晰得记得,2010年的夏天,暖风初次起航,他们第一次进入贵州的苗族村寨,第一次将人们闪烁的泪光纳入心底,第一次从孩子们渴望的目光中坚定前行之路。
他们深信,“暖风”必须走得更远、更踏实、更有力量。
在张位全指导下,“暖风”积极开展义诊、义教、一对一帮扶,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越来越多热心公益的组织和人士倾情加盟相助。
陈梦希是广东医科大学2017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两次前往西藏、山西参与“暖风”活动。
“在山区,我们经常徒步十几公里去家访,到最困难的地方,帮助最有需要的人。”毕业多年后,陈梦希仍牵挂着“暖风”。
这些年,“暖风”吹遍了大江南北:
2010年,奔赴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服务120位留守儿童、120个家庭,义诊服务人群达600人次。
2011年,前往甘肃甘南迭部县阿夏乡中心小学,服务了90个家庭。
2012-2020年,前往云南省永善县团结乡、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格日玛村、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墨翰乡金竹村、河北南庄刘佐村......
2021年,“暖风”本科生队奔赴贵州铜仁,开展急救课堂,深入当地进行家访送温暖;“暖风”研究生队前往四川康定市塔公镇江巴村开展义诊活动。
2022年,前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开展义教、义诊。
2023年,奔赴四川省眉山市瓦屋山镇,穿过山路,路过小河,顶着烈日,将爱播撒向远方。
2024年,踏上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甘孜县夺多乡小学的公益征途,在当地开展义诊、义教、家访、资助等公益活动。
因为值得,所以愿意
在多年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张位全对“暖风”的初心、宗旨和路径有着深刻理解,那就是“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实实在在帮助一些人”。
“每当看到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到来而露出笑脸,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因为值得,所以愿意。”
14年来,“暖风”走过的路,爬过的山,越过的岭,都洋溢着热情,留下了爱心,印刻了足迹。
“暖风”成立以来,他们获得的荣誉,足以比肩他们的足迹。包括但不限于:
2012年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伍;
2016年全国十佳队伍;
2017年全国优秀实践团队;
2018年全国优秀实践团队;
2019年全国优秀实践团队;
2022年全国优秀实践团队;
2022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TOP100;
2023年广东省年度优秀三下乡队伍……
张位全老师也获得:
广东省级优秀带队老师;
广东省师德标兵;
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活动“最佳实践带队老师”;
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知识是战胜愚昧的利剑。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医疗是强身健体的良药。
“暖风”将走遍祖国的更多角落,以教育医疗方式,将爱与希望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一位老师,一支队伍,一起做一件值得一辈子回味的事情。
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