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安全入塑料企,守规章观生产法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促进青年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于7月8日组织“化”语“轻”风安全守护实践团队,深入河南惠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工厂参观实践活动。
深入生产一线,参观生产过程7月8日上午,团队成员们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南惠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到了公司的生产一线,在专业人员的带领、讲解下,围绕着生产厂房对相关机械、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该公司主要所涉及的领域为国家特色推行的高分子材料,让团队成员们对相关专业有了了解,进一步使得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人员向整个团队介绍了目前工厂的相关生产流程,指出目前该工厂实现了从物料的工业级颗粒到熔融态注塑成型的全自动化转变,包括冷压成型、热压成型、脱模等关键环节,令人瞩目。过去,这些工序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如今已被先进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技术所取代。物料上料采用真空上料方式,这一全自动化流程确保了物料输送的高效与精准。注塑、模压成型以及脱模环节均实现了全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然而,在产品的质量检验筛选方面,目前仍处于半自动化阶段。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够快速检测出产品的外观、尺寸等常见问题,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性能指标,仍需人工经验辅助判断。自动化与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该工厂带来了诸多优势。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产周期大幅缩短。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减少了人为误差,确保了每一批产品的品质稳定。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工厂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参观模具制作过程中,专业人员还借用高分子材料模具询问大家相关理论知识,并切入讲解,让团队成员时刻不忘联系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图中为专业人员带领团队参观工厂。通讯员 李一帆 供图
图中为专业人员为团队讲解机械运作。通讯员 李一帆 供图
图中为相关高分子模具产品。通讯员 李一帆 供图
图中为团队成员与老师和专业人员探讨产品。通讯员 李一帆 供图观后探讨,深入交流在参观完工厂生产流程后,团队队员们与专业人员开展了一场观后交流探讨,针对于整个生产流程来说,团队队员们提出“以后生产流程会实行完全自动化吗?现实吗?”,“高分子材料是如何与机械进行有机的结合的?”,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未来就业形势如何?如何进行更好的发展、推广?”等问题,专业人员与成员们进行了深入地交流探讨,补足了个人心中的疑问,使得大家为自己未来的专业实习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针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是必不可忽视的,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特别关注了塑料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和面临的挑战。专业人员也对我们进行了详细讲解了企业的环保理念和实践,生产过程中已做到相关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垃圾气体或者废物废料排放,该工厂以身作则,使得成员们更加坚定了走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
最后,专业人员也介绍了工厂未来所面临的问题,如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领先;人才短缺,尤其是具备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设备维护成本较高,需建立更完善的管理体系。针对这些问题,交流探讨中,大家一致认为,工厂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优化设备维护管理,降低维护成本。身为高分子材料未来希望的队员们也立志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在专业领域进行创新,推动未来高分子产业的发展。
图中为团队队员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探讨。通讯员 李一帆 供图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化”语“轻”风实践团队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宝贵的实地职业生涯规划课。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渠道,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化工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将积极传播环保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中为“化”语“轻”风安全守护实践团队合照。通讯员 李一帆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