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赴平和新建实践队来到国家级森林乡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漳州市平和县新建村,开展“金色耕读”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面对面对话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常务理事、新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赖文达,了解新建村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学习新建村立足“红、绿、旅”奏响“富民强村”进行曲的实践经验,探究以“新建经验”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新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赖文达在新建村村委会为实践队成员作了“新建经验”专题分享。
2018年6月,原福建省物价局副局长赖文达响应党组织号召,返乡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新建村党支部书记竞选,满票当选,成为福建首个厅级“村官”。五年来,他带领新建村党支部,活化土地资源,拓宽融资渠道,成立平和首家村投公司,规划产业发展蓝图,使新建村从一个“空壳村”变成固定资产超亿元的示范村。
分享会上,针对新建村的发展困境,赖文达指出,农户的发展思路较滞后、用地难等问题是制约漳州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用一亩补一亩”的建议,并强调乡村发展需要产业支撑,要大力发展农文旅,抓集体经济,吸引人才回归乡村。赖文达特别指出,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培养带头人、热心人和新农人三类人群,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在展望新建村的发展时,赖文达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他指出要拓展思维,发展产业,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通过成立村投公司、区域旅游公司等方式,提高地方农优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与名誉,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他提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理念,鼓励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他强调新建村不能局限于“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实现“一村多品”,带动整个村庄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赖文达还介绍了新建村在合作社分红方面的新探索。村集体拟实行社员、村员分数制,通过奖惩机制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村风、家风建设。这一方案已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并将逐步落地运行。
分享会接近尾声,赖文达深情回顾了自己早年在新建村的艰苦生活,以“两条腿走路”的朴素奋斗精神激励实践队的成员。他强调,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青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他还分享了自己青年时担任大队书记的工作经历,鼓励大家要珍惜机会,在实践中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以开拓进取的精神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次分享会的成功举办,给实践队的同学们上了一堂丰富而深刻的实践课。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好好把握这次深入新建村的实践机会,在为期十天的耕读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实际行动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