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淮安澜,人水共生:河海学子深入淮河水网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深刻领会“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河海大学“治淮安澜”实践团于2024年7月1日至4日,围绕淮河蚌埠段水网建设和生态治理开展以“治淮安澜,人水共生”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学习治淮历史,明晰治淮规划
淮河流域地跨鄂豫皖苏鲁五省,特殊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该流域极易孕灾,洪涝灾害频发,治理难度巨大,曾被人民称为“坏水”。从大禹治水到孙叔敖修建芍陂,从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到无数水利人无私奉献、勇毅前行,经过这片土地上代代人民的努力和奋斗,“坏水”慢慢变成了“淮水”,为了学习了解这段历史,实践团于7月1日上午前往位于水利部淮河治理委员会的治淮陈列馆参观和学习。
这是一座集收藏、展陈、宣传、教育和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陈列馆。团队成员参观了治淮陈列馆中珍贵的图文资料、展品、工程模型等,通过视频、沙盘展示和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在波澜壮阔的治淮历史画卷中,学习了解了淮河的自然历史演变、水患由来、流域文化、新中国治淮历程及新中国治淮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感受了七十余载治淮人开拓进取的时代风采,感受领会了几代治淮水利人艰苦奋斗,勇毅前行的使命与担当
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他们也结合自身专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了解自身专业在当今及未来治淮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从实际出发,坚定了刻苦学习、潜心钻研的目标和追求,畅想未来。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治淮陈列馆
为了充分学习了解淮河流域水网建设和治淮工作的开展,团队成员前往水利部淮河治理委员会进行参观,由淮委科研所相关工程师为他们大致介绍了淮河流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水网建设、规划以及淮委相关工作职能。在带领下,团队在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展开座谈。在交流中,团队成员对淮河治理建设及规划工作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此,实践团成员宣景文表示,细致的水网建设和规划、水利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刷新了他对现今治淮工作的认知,也让他更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实地参观水闸,探寻今昔治理发展
为了实地了解水闸,团队到达了蚌埠闸枢纽。这是一座位于淮河中游,在淮河上历史最为悠久,流量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成员们首先来到了蚌埠闸展览馆。讲解员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蚌埠闸模型,并介绍了蚌埠闸的工作原理。在淮河流域水利工程中,蚌埠闸发挥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带来了巨大了经济效益。小组成员也欣赏了全息投影展厅内的蚌埠闸宣传视频,详细了解了蚌埠闸的原理及其在几十年来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蚌埠闸全息投影宣传视频
在参观展览馆后,小组成员实地考察蚌埠闸的内部结构,参观了节制闸的相关机器,并通过机器模型了解了机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小组成员明晰了当今蚌埠闸的重要作用,对淮河流域的水网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保证鱼类的正常洄游,在紧邻蚌埠闸的黑牛嘴水生态园中,修建有附属鱼道工程。这里有各式各类的花草树木,还有着广袤的荷花池。此举不仅净化了水质,也为各类生物提供了栖息空间。漫步在如诗如画的花海,小组成员亲身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行性。正所谓“人水共生”,“治淮”不仅仅要治理淮河的水,更要治理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的家园。
实地到访黄湾,走进淮畔明珠
2014年以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黄湾乡开始了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工作,逐步将居住在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设计洪水位以下,以及行蓄洪区庄台上超过安置容量的人口搬迁至安全地区。
为了解原行蓄洪区居民搬迁工作及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在乡干部带领下,团队前往黄湾乡进行实地走访和考察,实地感受基础设施建设。团队首先到达花园湖进洪闸,相关工作人员向团队介绍如何通过控制和协调多地水闸缓解旱情和涝灾,并展示了蓄洪区和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走访入户发放问卷调查,以此了解黄湾乡的建设成果是否有效,为乡政府建设黄湾乡接下来的方向建言献策。群众也热情配合团队工作,并普遍对黄湾乡的建设工作表达认可和满意。
图为进洪闸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行蓄洪区规划和建设
黄湾乡的建设和迁建工作让“穷窝子”变成了“小别墅”,让黄湾百姓“移”进了新生活,让这座乡镇,慢慢变成了淮畔的一颗明珠。在这里,团队成员对“人水共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走入淮河两岸,感受靓淮工程
蚌埠靓淮河工程是蚌埠市淮河综合治理项目,该工程旨在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淮河,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拓展发展空间、修复河道生态,推动城市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切实增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实践团决定走入淮河两岸,实地考察和亲身感受靓淮河工程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团队成员分为两组,分别前往淮河风情岸和滨河体育公园实地考察,了解靓工程进度和群众满意度,并向群众游客发放调查问卷,与民众交谈,收集反馈意见。结果显示,人们普遍对工程改善淮河生态环境及丰富娱乐生活表示认可。
小组成员在交流和实地考察中进一步认识了治淮工程的重要性,并切实领会了人民群众对治淮工程的真实需求。
图为实践队员向群众发放电子调查问卷
治淮安澜,人水共生。通过这次实践,团队成员们切身体会了“治淮”、“靓淮”、“人水共生”的建设过程,丰富了水利知识、了解水网建设政策,同时深入调研淮畔乡村建设,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达到了“知行合一”的效果。成员们也更加坚定了刻苦学习、潜行钻研的理想信念,立志书写青春华章,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黄湾乡政府前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