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寻找红色记忆,传承革命文化——走访了谢恺烈士故居

发布时间:2024-07-1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我走访了谢恺烈士故居。他是为了人民幸福,社会安定,顽强拼搏奋斗,甚至不惜生命牺牲。这段红色记忆激励着我,使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我通过各种渠道与谢恺的长孙——谢步时先生取得了联系,聆听了他爷爷的亲历故事。通过他的介绍,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与可贵。他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了革命者的初心和使命。
与谢步时先生取得联系后,约定了时间进行参观故居、采访时间等等。其实,早在2023年的暑假我就参加了红色记忆社会实践活动,那是我第一次参与红色类的实践活动,所以我在前往故居之前,通过互联网初步了解了一下谢恺烈士故居。谢恺,字玉芝,又名祖根、根宝,1898年生。祖籍江阴顾山,后迁居张家港市塘桥镇。1927年3月下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主要革命活动地域在原常熟县的虞西地区(今张家港市的塘桥、凤凰地区,常熟市的大义、王庄地区,无锡市锡山区的港下地区和江阴市的顾山地区)。1927年6月下旬,谢恺奉党组织之名拟撤离常熟,临行前惨遭国民党右派暗杀。他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家港、常熟、江阴地区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员。而谢恺烈士故居位于苏州张家港市塘桥镇保卫街72号,产权属谢恺后人。
这次,通过各种途径与革命烈士最亲近的长孙谢步时取得联系后,先在线上进行了在线参观讲解,了解到这位先生不仅仅是长孙的身份,更是张家港市开放大学原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家港市“暨阳银辉”老干部宣讲团讲师、教育局关工委讲师团讲师、“阳光思政大课堂”导师、市新四军研究会顾问。他说是他祖父的精神不断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
他跟我讲了祖父谢恺的故事,1900年谢恺生于江阴顾山,后迁居塘桥镇。2岁丧母,5岁丧父,由姑母抚养长大,进小学读书,成绩优秀,却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他打零工,当学徒,发奋改变贫穷的生活。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惨案,他发起组织青年同志救国团,成立业余剧社,义演募捐,支援上海罢工工人。谢恺组织虞西11个集镇人民举行反帝爱国大游行。1926年秋,谢恺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在发表的诗里写道:“民气不扬国必亡”“雪耻他年在自强”,期盼“家家快唱太平歌”。他积极开展农民运动,进行街头演讲,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7万余人的虞西农民协会。建立了农民武装,配合虞山武装起义,成为虞西地区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党组织指示已经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撤离常熟前往武汉。6月下旬,谢恺在撤离的前夜,惨遭国民党右派杀害,被毁容后沉尸常熟尚湖,年仅27岁。
他说,谢恺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家港地区第一位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他一生追求真理、探索救国之道、坚定信念、胸怀民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谢先生殷切地希望所有的张家港学子:一要立大志。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远大理想,为着共产主义,时刻准备着,永葆红色江山不变色;二要勤学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赓续红色文化,积极向上。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技能本领。学会团结协作,敢于争先。认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有担当。牢记初心使命,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不辱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现在争做新时代的好学生,将来努力报效伟大的祖国。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到 红色文化之于我们的重要性。民族若是一片森林,文化就像阳光、雨露和土壤,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红色文化则是那 肥沃的土壤,支持着文化的“燎原”生长。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我们 有义务有能力从自己家乡为切入点,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此,通过我的实践,获得了一下几点建议:
1、树立崇高伟大的理想信念。谢恺出身贫苦、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是什么力量让他投身革命以后义无反顾,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斗争前途未卜。在这种情况下,谢恺和拥有崇高远大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畏惧,而是打败一切敌人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不是退缩,而是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雄心壮志;不是消沉和失望,而是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2、培养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谢恺是独子,后又成了孤儿,所有亲友都希望他能在动荡的社会中成家立业,安安稳稳过日子。但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党后,就把家庭、家业抛到了脑后,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无暇顾及,被人称为“祖根败子”。这种无私奉献、抛家闹革命的精神在张家港地区的革命先烈中具有普遍性。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无须抛头颅洒热血,但先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3、拥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谢恺从发动农民运动到光荣牺牲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的“密切联系群众”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谢恺身在大义,但他广泛发动王庄、港口、塘桥、顾山等地的农民,并且同他们结成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这就是他为什么能振臂一呼,一夜之间召集起广大农民参加虞山武装起义的秘诀所在。我们共产党员应像谢恺烈士一样,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到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4、砺不怕牺牲的顽强品质。谢恺投身革命后,就无怨无悔,置生死于度外。1927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的狰狞面目日渐显露。当他正准备连夜转移时,突然接到国民党右派王北山的“开会通知”,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人一旦有了信仰,就无所畏惧。他进入王北山的家中,当罪恶的枪口对准他的时候,他正气凛然,厉声质问王北山。王北山等凶手慌了手脚,于是痛下毒手。谢恺毫无惧色,奋勇还击,无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直到倒下,他始终抱着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不向罪恶低头。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
 
作者:王家瑜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