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的大地深处,有一座名为新田煤矿的地方,它宛如一颗隐匿在黑暗中的璀璨明珠,散发着无尽的光芒与力量。
新田煤矿,是贵州豫能的主力生产矿井,这里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智能化矿山建设难度高于全国其他省份。然而,困难并没有阻挡新田煤矿前进的步伐,反而激发了他们追求卓越的决心。
走进新田煤矿智能化控制中心,一面面高清显示器实时显示着井上下采煤、掘进、“一通三防”等系统的运转情况。无人值守、远程操控,让炎炎夏日里的工作场地少了许多职工的身影。这一切都得益于新田煤矿坚持把智能化建设作为厚植企业发展优势的主攻方向,致力于构建三维透明无人矿山,打造集数字建模、智能控制、融合联动于一体的智能化煤矿。
在智能化建设的道路上,新田煤矿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深知,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思想、步步为营。于是,该矿把智能化建设列为“一号工程”,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煤矿智能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整合资源,凡是与智能化建设相关的重大事项,一律优先审议、特事特办,及时分析解决重大问题。
同时,人才是智能化建设的关键。为了让职工熟练掌握设备使用技巧,使人和设备更好地适应生产实际的需要,新田煤矿择优抽选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职工充实到一线队伍,组成“尖刀班”研究相关课题项目。经验丰富的班组长和党员还与职工签订“师带徒”协议,进行“一对一”技术帮扶。通过将培训和实操相结合,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学习课程 90 余次,技能实操 16 次,职工技能比武考试合格率达到 95%以上,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巨大飞跃。
新田煤矿为瓦斯突出矿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他们通过不断创新升级,实现了智能开采的突破。在1901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 1404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工作面实现了自动跟机移架,综采队人员大幅减少,生产效率却显著提升。月产量较之以往从 5 万吨提升到 10 万吨,实现了产量翻番,利润连续两年破亿元,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华丽转变。
不仅如此,新田煤矿还积极推进掘进智能化建设,实现装备升级。配备的多台综掘机,尤其是 1403 轨道巷 EBZ-200 型智能化综掘机通过验收,为矿井安全、智能、高效发展注入新动能。
智能化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更体现在大数据应用和跨系统集成管理上。新田煤矿以构建智能化矿井建设“一张图”为基石,积极推进十大项智能化系统建设,建成了 40 个智能化子系统,打破了各系统之间的技术壁垒,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安全生产信息的融合互通。为了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保证职工人身安全,该矿还安装了皮带机巡检机器人和变电所巡检机器人,为主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新田煤矿,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每日深入几百米深的井下,在黑暗中默默劳作。采煤工作面的通道坡度较大,仅容一人通过,他们却如履平地,往返于各个角落,检修设备、查看机器,确保采煤工作顺利进行。他们的脸上沾满了煤屑,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执着。他们就是新田煤矿的矿工们,是在黑暗中挖掘光明的勇士。
他们冒着水、火、瓦斯、顶板、粉尘等“五大自然灾害”的危险,常年工作在漆黑的地层深处,犹如当代的火神——普罗米修斯,从地球深处开采光明奉献给社会,点亮了整个世界,温暖了亿万家庭。
新田煤矿的故事,是一部在黑暗中挖掘光明的奋斗史。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创新和坚持书写了煤炭行业的传奇。他们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也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新田煤矿将继续在黑暗中挖掘光明的力量,不断追求卓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那些在黑暗中默默奉献的矿工们,他们的精神将如同这光明的力量一样,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