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合肥工业大学赴六安调研茶产业及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陈先志进行采访。
茶叶飘香,致富一方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而上,四季春茶叶合作社映入眼帘。青山绿水环抱之间,四季春茶叶合作社已走过了18个春秋。
四季春茶叶合作社于2007年9月在四季春茶厂的基础上成立,2009年成立合作社党支部。据四季春茶叶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陈劳模介绍,四季春茶叶合作社在成立之初也曾遭遇过雪灾等重创,但陈劳模没有轻易言弃,一步一个脚印,终于使四季春茶叶合作社的发展步入正轨,一路走来,合作社越办越红火。
实践团队与陈劳模合影
心系父老乡亲,牢记使命初心问及陈劳模当初是如何想起成立四季春茶叶合作社时,他满怀感情地说,做人不能忘记根本,而家乡、亲人、乡亲们就是不能忘的“本”。一个人不仅应当追求使自己衣食无忧,更应心系乡亲们的生活与家乡的发展,于是陈劳模毅然决定成立四季春茶叶合作社,鼓励当地村民们入社,并且采用全新的经营模式即村民们不仅可以在社内务工,还可以分得土地流转租金及收益分红。随着四季春茶叶合作社越办越好,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住上了别墅,开上了小车。
陈劳模向实践团队介绍合作社创办初心与发展历程
科技智能助未来,产业融合促发展在合作社后面的加工区,团队成员看到了许多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陈劳模介绍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科技的运用必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四季春茶叶合作社近年来一直在引进自动化设备,并在去年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自动化生产。加工环节由曾经的全人工加工转变为自动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2023年仅其中一项加工流程的人工成本就节省下50余万元人民币。这正契合陈劳模的发展理念“降本提质”,即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运用科技手段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四季春茶叶合作社还在探寻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之道,中间是茶园,周围种植车厘子等农产品,同时茶园还引进了光伏设备,积极发展光伏产业。
茶产业作为六安的特色产业之一,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助力产业融合,将极大地促进茶产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陈劳模向实践团队讲解科技应用与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