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活动由四个部分组成:寻找山间伙伴、绘制专属名片、进行知识竞答、畅玩互动游戏。知识竞答部分包括看图说成语、有关祖国的知识抽查、重温传统文化以及诗词大会比拼。互动游戏部分则分为手工制作与户外活动。团队提前准备好多样的礼品与手工物资,整个活动采取积分模式,积分越高者,获得的礼品越丰盛,极大激发小朋友们的热情与前来参观的家长们的兴趣。
晨光熹微,启航格凸
正值暑假,踏在晨光熹微的乡间小道上,语旅同行团队兵分四路,分别从上格丼村、下格丼村、大河苗寨、学校附近四个区域寻找小朋友前来参与活动。随着小朋友间的鼓动号召、家长的大力支持与校长的热情联络,来自四面的队伍不断涌入到格凸小学,最终,集成了37名来自不同年级的新队伍。
来到格凸小学,引入眼帘的便是绿色与紫色。一排苍绿古榕树与教学楼遥相呼应,古榕树根如蟠龙、皮若裂岩,显露出来的盘根错节是镌刻在校园里的生命版画,在学校四周的重峦叠嶂映照下显得愈发深沉从容、蓬勃生机。“含蕊红三叶,临风艳一城”,操场旁的三角梅簇拥着绽放,姹紫嫣红地呼应着紫云中的“紫”。

图一为实践队队员在格凸小学召集学生们
专属名片,希冀未来
在专属名片绘制环节中,实践队成员为每一位小朋友发放卡片,让他们从名字、爱好特长、心愿与烦恼事方面绘制专属的卡片。“妈妈快点回来”“我想看电视”“爸爸妈妈不要吵架”“爷爷的背不要再弯了”“我想去贵阳”“我想要去北京看看”“长大我想当名医生”......心愿单上,小朋友们用质朴的语言描绘着对生活的期望与对未来的期盼,黑色的桌椅倚着他们的稚嫩身影,小小的卡片载着他们的以梦为马。实践队成员倾心聆听每位小朋友的心愿与困扰,根据小朋友们的心愿单内容,以温柔的姿态为他们的心灵铺设疏导的桥梁,不仅分享成长的烦恼,更点亮他们心中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实践队成员致力于探索多元化的成长路径,让格凸河的小朋友们能在广阔的世界里,自信地探索、勇敢地选择,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图二为实践队员与同学上课留影
知识竞答,碰撞火花
在知识竞答环节中,由团队成员侯若雨、陈冬妍、刘雪主持看图说成语、祖国知识和传统文化小问答、诗词大会。“小朋友们,中国的母亲河是哪一条河?三二一,举手回答。”只见话音刚落,教室便出现一片举得高高的手,在空中争先恐后地晃荡,兴奋、激动的心情跃然脸上。实践队成员们耐心指引,小朋友热切讨论,纷纷踊跃举手发言,良好的互动将教室里的气氛点燃,碰撞思想的火花,让整个课堂洋溢着欢声笑语。从趣味猜语到常识问答,从传统文化到思政教育,团队积极通过特色课堂进学校,以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形式,推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以及普通话宣传。

图三为实践队队员给同学们上课
互动游戏,激发活力
在畅游互动游戏环节中,由团队成员刘晓桔、丁蓉蓉、罗念念教授扭扭棒、粘土手工。当五颜六色的扭扭棒摆放到课桌上,小朋友们便目不转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裁剪、打胶、对折、缠绕的方法,一朵美丽的小花、一个漂亮的蝴蝶结、一颗可爱的棒棒糖便在小朋友手上应运而生。并且在实践队成员的指导下,与当地苗族亚鲁王文化结合在一起,小朋友用各色的粘土捏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苗饰以及服装,传统文化在这群新苗中迸发出又一轮生机与活力。

图四为实践队队员与同学们一起做手工
课堂由室内转向户外,在操场上,实践队成员与小朋友们进行木头人、校园寻宝等活动。团队成员事先将石膏娃娃藏在学校操场各处,等待同学们的探寻与发现。只见一声令下,小朋友们便如潮水般向四周涌去,睁大双眼,仔细打量着操场每个角落寻找此刻属于他们的宝藏。待寻宝结束,便拿起画笔,蘸着颜料,兴高采烈地开始绘画属于自己的石膏娃娃。白色的石膏逐渐抹上色彩的斑斓,蓝天的绸缎也逐渐染上夕阳的金辉,小朋友们满载手工礼品与知识之光,与语旅同行者团队成员共踏金色归途,是归家之路,亦是心灵成长的见证,欢声笑语中,为绚烂一日画上完美句点。
图五为同学们进行户外活动
春风沐格凸凸呈新貌,雨露滋校园园绽奇葩,在此次特色互动课堂进校园活动中,语旅同行者团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根基,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枝干,以推广普通话为枝叶,努力发挥大学生责任与才干,积极响应三下乡实践精神。在学校优秀作文展示一栏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有的事想记也记不住,可有的事想忘也忘不了,它总像电影的镜头一样,时常在脑海浮现,让人难以忘怀”。无论是前来参加的小朋友,亦或是团队成员都将对此次活动记忆犹新,形成一份瞬间永恒的镜头,继续在格凸山间唱响青春的破阵长歌。

图六为实践队员与同学合影
通讯员:骆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