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湖工商学子三下乡:走进简牍博物馆 “聆听”历史的回响

发布时间:2024-07-1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湖工商学子三下乡:走进简牍博物馆 “聆听”历史的回响
7月12日下午15时,湖南工商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文脉e传团队来到国内首座集简牍收藏、保护、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对简牍书法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进行深度的调研与学习。
    馆内讲解员首先从长沙吴简出发,向文脉e传团队详细介绍了简牍的发展历史、制作与书写。长沙吴简可分为赋税简、纪年简、军事地理简、户籍简、司法文书简等类型,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田家莂木简,传闻是“合同”二字概念起源:在同一木简上写一个大大的“同”字,再写好契约内容,最后将木简一分为二,发生争议时,将两块木简重新合二为一,就称之为“合同”了。

(馆内讲解员正在给文脉e传团队以及其他观众进行讲解)
    团队成员通过了解简牍从备料、片解、刮削、杀青、编联到书写等制作程序,清晰地认识到简牍作为文字载体的独特性。

(长沙吴简)
    简牍作为文字的载体之一,书法自然与其息息相关。而在战国至秦汉,简牍的使用最为盛行,因此诞生了战国楚简书法、秦简书法、西汉简牍书法、东汉简牍书法。简牍书法的演变,反映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历程。自战国至东汉,文字由多样走向规范,书法由“自然”走向“自觉”。简牍书法的演变,标志着古典书法理论的建立,体现了我国书法体系的逐步完善,并由此开始,书写体系进入了书法自觉形态。
    长沙简牍博物馆运用了大量多媒体数字技术进行文物展示,如AR增强现实技术,由虚拟馆长带领观众参观,把展品“拿”在手里观看;文博互动一体机,凭借现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简牍文物内容整合,并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及数字简牍书法体验机,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手写简牍的魅力。同时,长沙简牍博物馆还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展示项目建设,以形成规范、有序、标准的简牍信息数据库,推动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传播与传承。

(文脉e传于长沙简牍博物馆前的合照)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文脉e传团队对简牍书法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一方面,直观感受到简牍书法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例;另一方面,博物馆的数字化实践为团队的课题调研与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让团队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科技手段,实现对书法艺术更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为书法艺术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
 
团队: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 文脉e传队 中华文化传承团
通讯员:何丽华,王佩杰
摄影:黄庆双,周璇旖
 
 
作者:何丽华,王佩杰 来源:湖南工商大学
  • 植物拓印绘团结,童心共筑民族情
  • 植物拓印绘团结,童心共筑民族情
  • 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籽同心 文脉共铸”民族团结实践团在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植物拓印活动。此次活动以民
  • 07-13
  • 党史文化引领,共筑民族团结
  • 党史文化引领,共筑民族团结
  • 为加强中西部地区青少年儿童对党史文化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实践基地举办了一场以
  • 07-13
  • 寻迹红色文化,赓续红色文化——河南理工大学“红色基因铸魂
  • 红旗渠精神进公园,文化新风拂面来
  • 红籽同心凝共识,文脉共铸话团结
  • 红籽同心凝共识,文脉共铸话团结
  • 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外国语学院“红籽同心,文脉共铸”民族实践团举办了一场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交流会。此次交流会旨在加强各民族学
  • 07-13
  • 解码情绪曲线:培养积极情绪的技巧
  • 弘扬汉族文化,共筑民族团结新篇章
  • 弘扬汉族文化,共筑民族团结新篇章
  • 为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团结的壮丽图景,弘扬汉族包容文化,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实践基地蓬勃开展了一系列汉族文化交流活
  • 07-13
  • 传承中华美德之光,共筑民族团结之基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