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由数学科学学院组织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我们不但去了华溪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当地村书记开展了座谈会,还去拜访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
我们首先去了华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当地的党支部书记王祥生和团支部书记花福英对我们进行了接待。座谈会伊始,实践团的雍老师介绍了有关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的基本信息,并提出了本次实践活动的两个主题,一个是了解当地的非遗文化,另一个是探讨当地的教育情况。之后,王书记介绍了当地的情况,提出自2017年冬季开始便有大学实践团来到当地参加实践活动并指出当地于2018年被评选为全国农业产业建设强镇。1963年出生的王书记,是土生土长的华溪人。2003年,他放弃了干得红红火火的生意,回村当起了文书,2010年起担任村书记。从回村当文书到今天,王书记和乡亲们一起,为美好生活奋斗了18年。多年来,王书记躬身践行“吃得黄连苦,尝得辣椒辣,方得蜂蜜甜”的中益乡脱贫精神,积极投身于中益乡的脱贫行动中。“全村富才是真正富。”这是王书记的座右铭,说这句话的人是他的父亲。自2019年习总书记视察石柱县始,王书记和其他村干部共同努力,带着当地人民一起将当地打造为“中华蜜蜂小镇”并创办了村集体公司。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截止到2022年底,当地人平均年收入已增长到了19415元。在这之后,王书记指出当地干部有10名,其中7名为大学生,并且7名干部中绝大部分的年龄都在30岁以下。这表明当地村干部的选择更为年轻化,当地也对吸引年轻重要人才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活动结尾,王书记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由此强调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指出当地会更加重视教育问题,并且对我们新一代青年提出期望:我们要努力学习,未来是由我们创造的,我们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生活质量而奋斗。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了解到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并且进一步让自己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强化。

然后下午时分我们去拜访了几个留守儿童,他们都是住在村里的,父母都在城市里务工。我们去的时候,他们正在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交谈,我们带上了油画笔,书册及一些小玩具给他们,也和他们一起做了些游戏,希望能够让他们开心起来。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虽然绝大部分都很小,但都很懂事,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外面打工赚钱,也很珍惜每一个难得的机会和时间。但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却很艰苦,他们的生活方式比我们大城市里的孩子要困难很多,他们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活保障,这让我内心颇有触动。犹记得我们先访问的三个女孩,大姐虽然很害羞但是她很有责任感,很能照顾自己的两个妹妹,成绩也很好。两个妹妹也很可爱,表现大方,很有礼貌。据她们的奶奶所说,她们知道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外务工,所以在家里都很听奶奶的话,三姐妹中的大姐也是在暑假前的期末考试中考取了很好的成绩。在我们离开的时候,因为三姐妹的奶奶还有事情,便只能让她们自己回家,据说她们自己回去需要步行两个多小时,而且还有山路,这让我感到辛酸。当我坐上客车与她们分别时,心生感慨,因为我自己也有两个妹妹,而我和她们虽然仅仅接触了一个小时左右,但是我们之间也好像有了看不见的联系,挥手分别时,更多的是对她们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我们去拜访了几位空巢老人,他们都是退休后留在了村里或者乡镇上。他们大部分年龄都很大,但是身子骨都很硬朗,他们的孩子们都在城市里工作,大多数都只能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回来陪他们。他们的生活更多的孤独,没有儿女在身旁倾诉心声,每天也只是按部就班的生活。而当儿女带着孙子或者外孙在寒假或者暑假回来时,这件事都会给予他们的心灵极大的慰藉。我们和他们聊天,给他们送去了一些日用品。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了解到他们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对于自己的儿女也是默默地付出,没有多余的要求。这让我感到非常感慨,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和生活,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
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也让我认识到了他们的重要性和需要关爱的程度。我希望这次活动可以为他们带去一些温暖和关心,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最后,感谢学校特别是数学科学学院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现状,也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