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6日,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赴利辛县调研“秸秆变肉”工程促乡村建设成果,在指导老师陈海杰的带领下,团队一行人前往孙庙乡、西潘楼镇进行交流,实地调研“秸秆变肉”政策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与孙庙乡人民政府人员合影/鲁春发 摄)
秸秆揉丝,绿色循环谱新篇“稻花香里说丰年,秸秆成宝映笑颜。”在侯彪的秸秆揉丝厂里,团队见证了秸秆从废弃物到宝贵资源的华丽变身,昔日无人问津的秸秆被巧妙地转化为肉牛的美食,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的绿色保护。团队成员深入工厂,学习秸秆揉丝技术,感受秸秆变肉的绿色循环之美,工厂里的每一份饲料都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回馈。

(侯彪为团队成员讲解秸秆揉丝工艺/鲁春发 摄)
肉牛养殖,乡村振兴添动力“牛哞声声唤春来,乡村振兴路正开。”李亚峰的养殖厂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悠然自得,它们是乡村振兴路上的“金疙瘩”。我们深入养殖场,从饲养管理到疾病预防,从市场行情到肉牛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深入了解。通过与养殖户的交流,我们深刻体会到肉牛养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政府帮助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肉牛养殖,努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团队成员与李亚峰进行交流/鲁春发 摄)
牛油加工,匠心独运展新姿“牛油飘香传千里,匠心工艺传佳话。”走进牛油加工厂,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时间与技艺共同酝酿的芬芳。在郭凤强的带领下,我们见证了从原料筛选到精炼加工,再到成品包装的每一个精细步骤。随着利辛县“秸秆变肉”的推广,肉牛的深加工处理得到了重视。经过此次参观,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牛油加工的重要性,它不仅让肉牛产品实现了价值最大化,更为乡村振兴之路增添了新的亮点。

(郭凤强为团队讲解牛油加工过程/鲁春发 摄)
学子下乡,乡村振兴情更浓“青山绿水带笑颜,乡村振兴正当时。”三下乡之行,让团队成员从书本走向田野,从理论走向实践,深刻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我们见证了秸秆变肉的绿色奇迹,感受到了肉牛养殖的勃勃生机,更领略了牛油加工的匠心独运。这一切,都让我们对利辛县乡村振兴建设成果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团队与西潘楼镇人民政府人员合影/鲁春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