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农新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团队深入沙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3日至7日,福建农林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沙县虬江街道琅口柱源村,走访调研三明市农科院、谢华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福建三明兰花科技小院、三明市卉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躬耕田间地头,深入了解三明种业,探讨“花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间的联系,提出推进花卉产业融合的策略和建议,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史馆,队员听取三明农科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积极作为的介绍。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有水稻育种、蔬菜育种、花卉、旱作、生物技术、药用植物、食用菌和食品加工等八个专业研究所,拥有较为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包括92项各类科技成果,不乏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80多年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国家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对农业科研投入的重视。队员们表示,农科院发展的同时,以促进乡村振兴为己任,通过不断研发和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共享发展成果。
来到水稻田,滚滚热浪扑在队员的脸上,酷热难耐,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便顺着发丝落在衣领。在农科院xxx杨旺兴的介绍下,队员知晓了水稻三系、谢华安院士团队培育的明恢63和汕优63品系、汕米和粳米的基本情况。队员们的眼前,一个个拨穗记录的工作人员用弯下的脊背挺起了中国人民的温饱,这是千万农业科技工作者坚守己任,将粮食安全地送到人民群众手上的生动缩影。
稻下乘凉梦,花开蝶自来。在花卉所,花卉所副所长林辉锋讲述白掌和兰花的基本情况。了解到兰花生长周期长达七年之久,队员们对花卉所工作人员“选择从事农业,就要耐着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大局意识十分钦佩,他们表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就要潜心静气、稳扎稳打、脚踏实地,乡村振兴并非纸上谈兵,更要落实在田间地头,落实在人民心中。
为了深入了解花卉产业的发展,队员们参观了农科院种苗繁育中心、兰花科技小院、科特派企业三明市卉之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兰花植物组织培养全过程,组培间一株株绿油油的组培苗,凝结着技术工作人员的心血,也昭示着兰花产业新兴的希望。亲身体验菊花扦插技术后,队员感受到,兰花选育过程的艰辛,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农业发展任重道远,乡村振兴之路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植物拓印绘团结,童心共筑民族情
- 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籽同心 文脉共铸”民族团结实践团在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植物拓印活动。此次活动以民
- 07-13
- 党史文化引领,共筑民族团结
- 为加强中西部地区青少年儿童对党史文化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实践基地举办了一场以
- 07-13
- 红籽同心凝共识,文脉共铸话团结
- 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外国语学院“红籽同心,文脉共铸”民族实践团举办了一场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交流会。此次交流会旨在加强各民族学
- 07-13
- 弘扬汉族文化,共筑民族团结新篇章
- 为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团结的壮丽图景,弘扬汉族包容文化,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实践基地蓬勃开展了一系列汉族文化交流活
- 07-13
- 传承中华美德之光,共筑民族团结之基
- 深入贯彻中华传统美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在基地开展了一系列以“传承中华美德,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活动,
- 07-13
- 以信寄情,促民族团结
- 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基地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
- 07-13
- 青春同梦,苗韵共融
- 2024年7月12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实践基地为少数民族青少年隆重举办了一场以“搭建文化桥梁,深化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苗族
- 07-13
- 唱响华夏童谣 传播民族文化
- 7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在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唱响华夏童谣 传播民族文化”活动。
-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