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支教行:前期招生与工作分配
导语:夏日的阳光如同炽热的火焰,不仅照亮了大地,也点燃了我们心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传递的热情。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热情似火的烟育菏梦支教队来到了西苫山村,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和未来的希望。这注定是一段虽平凡却非凡的旅程。
为确保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7月10日下午,支教队员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抵达了东阿县刘集镇苫山村。他们首先安排好了住处,接着对即将服务的大队进行了简要参观。在对周边环境有了初步了解后,支教队召开了会议,就如何招生、怎样招生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讨论。经过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最终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招生方案,为第二天的招生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7月11日清晨,阳光洒满苫山村,“烟育菏梦”支教队的队员们精神抖擞,准备迎接招生工作。打扫教室,打印文件,摆好桌椅,准备好一切。
图为队员们布置招生现场 通讯员 韩贻飞 摄
招生开始后不久,家长们便纷纷前来,热情地询问支教队关于孩子学习的各种问题,比如在哪里学习、怎样学习等。支教队成员们始终保持着耐心,详细且专业地回答着每一个疑问。“我们这次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不仅有基础学科的辅导,还有手工制作、音乐绘画、
图为队员们在招生现场为家长答疑 通讯员 韩贻飞 摄
体育活动等等,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实践队队员张同学微笑着向一位家长介绍道。队员们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讲解,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孩子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教学活动。招生工作正式开始后,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孩子们络绎不绝。实践队队员们始终保持着热情和耐心,为每一位咨询者详细介绍实践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我们这次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不仅有基础学科的辅导,还有手工制作、音乐绘画、体育活动等等,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实践队队员
张同学微笑着向一位家长介绍道。队员们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讲解,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孩子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教学活动。至11日下午报名结束时,本次支教队
共招收学生60余名,且各年级人数不等。
当地领导对支教队的工作也高度重视,不仅积极沟通当地,为支教队提供了生活用品、柴米油盐、日常电器等物资,方便了支教队的衣食住行;还通过提供充足的资源和预算,确保支教队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必要的教育设施。此外,领导们注重对支教队成员的培训和提升,为他们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助力他们更好地履行支教工作。同时,领导
们也非常重视支教工作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传递支教的意义和价值,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忙碌了一天后,当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光下,实践队队员们围坐在一起。晚上,他们开始对后期工作的分配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擅长语文教学的夏同学主动承担起了阅读写
图为队员们在招生现场为家长答疑 通讯员 韩贻飞 摄
作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着丰富艺术细胞的张同学负责美术和音乐课程;对体育爱好浓厚的的王同学则肩负起了组织体育活动的重任……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专长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大家畅所欲言,分享着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断完善着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队员们互相讨论,完成了支教队内的制度规定的设置,队长给队员打了关于未来教学的艰苦性的预防针。
在未来的两周时间里,“烟育菏梦”实践队的队员们将扎根东阿县刘集镇苫山村,用心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他们将用知识的火种点亮孩子们的心灵,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他们将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用知识的火种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青春的热情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用无私的奉献为乡村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烟育菏梦”实践队的这次行动,不仅为东阿县刘集镇苫山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实践队队员们的努力下,孩子们将会收获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图为队员们的合照 通讯员 韩贻飞 摄
通讯员 何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