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献乡村,知识播希望——英语学院“星火接力,‘潼’心筑梦”实践团开展主题支教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1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推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英语学院“星火接力,‘潼’心筑梦”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7月10日至7月11日在双江镇金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主题为“青春献乡村,知识播希望”支教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英语小课堂、多国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衍纸手工、劳动教育以及军旅生活分享等多种形式,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助力乡村振兴。
 
一、英语小课堂,拓宽国际视野
      “心怀祖国,放眼天下。”这是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的必有品质。实践团成员王鑫通过带领小朋友们中华传统文化单词学习、观看英语非遗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用英语表达简单的中华传统文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单词 陈淑婷 摄)

二、多国语学习,增进文化理解
      “语言是文化的地图,它为你解答人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语言与文化、人类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醒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言本身的结构和用法,还要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实践团成员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引导孩子们用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等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学习多国语 黄真琪 摄)
 
三、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心灵成长
“集体生活是儿童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针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实践团特别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团成员们通过案例讲解、心理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管理情绪、面对挫折。同时,还开展了绘画、手工等艺术疗法,让孩子们在创作中释放压力、表达情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上心理课 黄真琪 摄)

四、军旅生活分享,激发爱国情怀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树立履行自愿参军的义务,担当国家安全、国家发展的重任。作为退役军人的实践团成员沈小丽,为孩子们分享她军旅生活。通过讲述在阿拉山口的军旅生活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军人的英勇与奉献。这一环节不仅让孩子们对军人产生了崇高的敬意,还激发了他们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领略军旅生活 黄真琪 摄)

五、衍纸手工,传承艺术之美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而技艺的传承则是保持文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像古代工匠一样具有创新精神和技艺传承意识的人才,来推动我们的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实践团成员们耐心指导孩子们学习衍纸画制作技巧,从卷纸、捏形到粘贴组合,每一步都亲力亲为。在实践团成员们的帮助下,孩子们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衍纸画作品,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同学们制作衍纸手工 陈淑婷 摄)
六、劳动教育,培养勤劳品质
      “勤劳是穷人的财富,节俭是富人的智慧。” 无论处于何种经济状态,勤劳和节俭都是我们应该秉持的品质。同时,我们也要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用勤劳和节俭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实践团成员们组织孩子们参与田间劳动、家务劳动等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培养了勤劳、节俭、自立的品质。
(图为同学们劳动实践 陈淑婷 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实践团成员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乡村支教中去,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活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今后,他们将继续秉持着“驾言各勇往,实践乃精思”的实践精神深入基层,共助美丽乡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通讯员 陈淑婷 供图)
 
(通讯员:王鑫)
 
 
作者:王鑫 来源:“星火接力,‘潼’心筑梦”实践团
  • 安徽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 广东医学子三下乡:寻港志愿服务队三队并进,圆满完成文化宣
  • 重温探索中国特色商社发展之路
  • 筑梦绿脉·文韵新章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研究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