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耕培启润,缅怀先烈

发布时间:2024-07-1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耕培启润”三下乡团队开展缅怀先烈活动

2024年7月9日,满载着对革命先驱崇高敬意的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耕培启润”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踏上前往重庆酉阳龙潭镇赵世炎烈士纪念馆的征途,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学习之旅。此行核心在于通过亲临现场,细致探寻赵世炎烈士波澜壮阔的一生,深刻体会历史的厚重与光辉,汲取红色精神的养分,紧握红色文化的脉搏,将这份宝贵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午后三时光景,服务团顺利抵达了庄严的赵世炎故居。这座矗立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古镇之中的历史建筑,虽历经沧桑洗礼,却依然镌刻着革命岁月的深刻烙印,彰显着不朽的历史风采。此地不仅是赵世炎烈士成长的摇篮,更是革命精神熠熠生辉的圣地。步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赵世炎同志故居”几个大字,苍劲有力,令人肃然起敬。院内,赵世炎烈士的塑像巍然屹立,仿佛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值得一提的是,赵世炎故居于2001年被国务院郑重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足以让每一位到访者心生敬畏,感慨万分。
全体成员步入故居,讲解员深情并茂地讲述了赵世炎烈士的生平故事,仿佛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赵世炎,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者,以及在工人运动中声名显赫的领袖人物,更是党的初创者之一。他诞生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片热土,自幼便怀揣着对革命的无限热忱。早年求学之时,他已积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亲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并毅然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与周恩来等志同道合之士携手创建了中共旅欧支部,共同播撒革命的火种。
 
归国之后,赵世炎更是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领导了轰动全国的上海三次工人大罢工,这些斗争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与团结,更为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贡献之巨,堪称历史之丰碑。然而,天妒英才,1927年,正值青春年华、年仅26岁的赵世炎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与威胁,他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其生命虽短,却如璀璨星辰般照亮了革命的道路,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
 
赵世炎的一生,是奋斗与牺牲的壮丽篇章,他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以及对国家和人民不可磨灭的贡献,深深触动了现场每位学子的心灵。党员陈广昊感慨万千:“个人的理想与信念,犹如灯塔指引航向,决定了人生的最终归宿。革命先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正是他们在漫长黑夜中不灭的希望之光,也是我们今天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与不竭动力。”

随后,全体队员怀着崇敬之情,移步至烈士陵园,举行庄严的献花仪式。在肃穆的墓碑前,大家静默而立,心中涌动着对赵世炎烈士最崇高的敬意与最深切的缅怀。一束鲜花轻轻放置于碑前,它们不仅承载着青年学子对先烈的深切哀思,更象征着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薪火相传与发扬光大。 

活动尾声,指导老师龙涛深情总结:“正如烈火铸就钢铁,压力锻造意志,唯有内心的坚定,方能将岁月的磨砺转化为成长的印记。青年大学生们,让我们铭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这份精神烙印深植于心,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书写下不懈奋斗与拼搏的辉煌篇章!”
 
作者:赵馨媛 来源:实践
  • 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探岚访遗”实践队-共筑蓝
  • 深入社区共筑爱国情,公法学子践行爱国心
  • 溯源南水北调,寻觅运河文化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