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至2020年,普通话应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到2025年,中国政府提出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的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同时增强学生的普通话交流能力。教育部还决定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如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等,以提升学前儿童的普通话交流能力。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其语音规范受到重视。由此可见,国家重视儿童早期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有助于推广和规范普通话。
2024年6月20日至7月6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广普通话,矫正青少年普通话中的疑难问题,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推普学普‘青’力助学”实践团队前往菱港社区、龙湖社区、翠南社区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培训,并深入普通话考级场所、第十届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盛典给青少年进行普通话培训,以此帮助青少年建立系统、精准的普通话语音体系。
团队成员正式开展活动前,召开多次集体会议,反复研讨明确了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推广矫正普通话”,并确定了实践的大致流程。在会议过程中,实践队员相互沟通、积极探讨,踊跃地表达各自的想法,形成较为良好的实践氛围。在确定好实践主题后,实践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与社区的负责人孙老师取得联系并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普通话教学计划。
在教研之前,实践队员为了确保普通话培训课程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深入语言口才机构如“大嘴巴小主持”以及部分社区进行跟课学习,并进行小组讨论教研,对普通话矫正实践有了进一步的明确。
为进一步矫正儿童普通话语音缺陷,实践队员于6月8日和7月6日在第十届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盛典初赛和省赛中担任普通话辅导工作。
赛前,实践成员对选手进行赛前辅导,过程中,他们对比赛选手“一对一”全方位、个性化指导。赛中,实践成员记录参赛者的普遍普通话语音错误,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错误。赛后,实践成员将记录的错误和举例反馈给参赛者或指导老师,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方法和练习建议。
在多样的实践后,实践团队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普通话疑难问题极为普遍,但是只要运用科学地矫正方法长期矫正,就能取得较好较快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