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族共同体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新时代下,我们更应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只有当我们把各民族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才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各种挑战。这种共同体意识不仅体现在口头上,更要付诸实践,让每一颗“石榴籽”都紧紧抱在一起,形成坚不可摧的力量。
为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需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这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通过这样的理论体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同时,我们还要着眼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各民族需要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我们要积极推动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努力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党员干部在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民族工作实践。同时,要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观念,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以共同的信念追求、共同的命运未来和共同的使命责任,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陶海玲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绘爱于疆,筑情乡村”三下乡团队出征仪式
- 7月8日上午,“绘爱于疆,筑情乡村”三下乡‮队团‬出征仪式在‮里塔‬木大学行政楼404顺利开展。此‮活次
- 07-09
-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 为了更好地走进基层,助力乡村振兴。践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增强胡杨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7
- 07-09
- 同忆峥嵘军旅,共话强军梦想
- 2024年7月8日,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钩深索隐”实践团成员走进了重庆市涪陵区玉屏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采访活动。在这场跨越
- 07-09
- 温情满满三下乡,直播助农促发展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播电商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利用自身知识和技能,通过直播平台帮助农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