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坡镇7月8日 周敏盈讯)
蝉鸣山海,夏令悠长。广东医寻港志愿服务队的三下乡活动来到第四天,迎着朝阳踏着土地,队员们开启传承游鱼非遗文化的新一天,今天队员们的主要活动是游鱼墙绘。
遂溪北坡游鱼习俗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遂溪北坡老圩多坡地,无山无河。早年常受旱灾之苦,相传一年春天暴雨连连,旱地得到了雨水的灌溉,成群结队的游鱼在水中嬉戏,村民们认为雨水是鱼群带来的,将他们尊为水神,每年的元宵佳节,家家户户带上自家的游鱼彩灯举行游会,以祈求一年的顺风顺水,丰收有成。这项非遗传承文化,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美好质朴的愿望,展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图一:队员们在商讨绘制墙绘草图。(郑玉静 摄)
游鱼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队员们怀揣着敬畏之心,细心描绘每一条游鱼,用心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他们的笔下,游鱼仿佛跃然墙上,栩栩如生,充满了灵动与生命力。

图二:村民在向队员们展示真正游鱼彩灯。(富旭阳 摄)
村民热情展示真正的游鱼彩灯,闪闪发光的鱼身图案,灵动活跃的身姿,让人不禁联想到游鱼灯会的热闹场面。队员们通过切身感受游鱼彩灯的魅力,对游鱼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让游鱼墙绘更为栩栩如生。

图三:图为队员们墙绘的颜料与工具。(廖健婷 摄)

图四:队员们在为游鱼墙绘上色。(富旭阳 摄)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墙面上,队员们专注的身影映衬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中。他们用手中的画笔,不仅描绘着游鱼的美丽,更是在传递着一种文化的延续与传承。这一刻,艺术与历史交融,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图五:游鱼墙绘吸引了许多当地村民的注目观赏。(周若瑄 摄)
村民们围在刚开始上色的墙绘前,饶有兴致地观看。老人们低声交谈,孩子们好奇地凑近,观察着墙上渐渐显现出的游鱼图案。村民们目不转睛,静静地欣赏志愿者们细致的绘画过程,流露出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