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中国建筑凝典雅,古法漆扇绽芳华

发布时间:2024-07-0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中国建筑凝典雅,古法漆扇绽芳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7月8日,“小白杨”实践团为白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孩子们开设了非遗文化的课程,旨在宣传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遗技艺与匠心精神,让非遗技艺的花开遍白杨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需要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赏中式建筑文化,悟千年匠心精粹
孩子们跟随郑老师的脚步,走进中国传统建筑的世界。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这些传统建筑悠久的文化底蕴、高超的建造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形式、技艺、意蕴等各个方面展示中国传统建筑别具一格的韵味,中国人独有的罗曼蒂克细胞在中国传统建筑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苏式园林。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树立人民的文化自信,“小白杨”实践团匠心独运,以苏式建筑为窗口,引领孩子们穿梭于古典与现代之间。青砖黛瓦间,展现着飞檐翘角的精巧、花窗月门的雅致,榫卯横梁结构的稳固。将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融入到一堂堂生动的课程中,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出一幅幅心中的“拙政园”,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到中华传统非遗建筑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授如何搭建传统建筑模型图片。
创意漆扇舞艳影,传统非遗画盛夏
漆扇,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绚丽的艺术表现,成为了小白杨实践团此次支教活动的亮点。在“求实鼎新”的理念引领下,实践团成员不仅详细介绍了漆扇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更通过亲手教学,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漆扇制作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孩子制作漆扇。
一朝风雨,满地残红,但漆扇之美,却能在时光的长河中永恒流传。实践团成员,以诗意的语言,引领着孩子们走进漆扇的艺术世界。从选材的精心挑选,到底漆的细致晕染,再到水面漂漆的奇妙变幻,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团扇浸入水面,轻轻取出,每一次尝试都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惊讶于漆液在水面上形成的自然纹路,更惊叹于这些纹路如何化作扇面上的独特图案。在晾晒与干燥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耐心等待与细心呵护,在零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教室里的漆味仿佛是一条时间长廊,连接着古往今来,源远流长。
图为孩子们制作漆扇的成品展示。
“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老师的话语在孩子们心中回响。他们深刻感受到,制作漆扇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与心灵的滋养。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漆扇制作的基本技能,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
岁月对话启新篇,传承历史望未来
“小白杨”实践团成员引导孩子们“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交汇融合,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到了现在的风”。岁月与新日的时空对话,不仅翻开了中华传统建筑与非遗漆扇的瑰丽篇章,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通过生动讲解这两大遗产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及独特的技艺魅力,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领略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匠心独运,并鼓励孩子们积极动手制作,从选材到成品,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精神,让技艺在指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记忆,是文化的根脉。希望此次经历能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成为他们心中不灭的光。未来,愿更多孩子能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文化接力棒,继续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篇章,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熠熠生辉。

 
 
 
作者:何晴晴 臧奎杰 来源:“小白杨”实践团
  •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赴徽州古韵非遗文化调研
  • “关爱青少年,青春共奔赴”——黄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春雷
  • 情暖向坝:汉江师范学院童心童行“三下乡”之旅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