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福建农林大学子三下乡 智慧林业助发展 绿色长汀生态新

发布时间:2024-07-0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福建农林大学子三下乡
智慧林业助发展 绿色长汀生态新
7月初的龙岩长汀,气候宜人,满眼葱茏。作为“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山城之一”,长汀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森林资源。但80.3%的超高森林覆盖率,在带来目之所及皆是生机的愉悦的同时,也为管理带来了难题。如何管理如此大面积林地,如何有效地利用起这么多的林地来推动经济发展?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学院赴龙岩市长汀县乡村振兴实践队”近日走进长汀县林业局、长汀县智能管控中心,进行暑期实践活动,展开实地探访。
早上9点,队员们来到林业局参观学习长汀县智慧林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方法。队员们注意到,在林业局林长制办公室里,正在进行各乡镇林业站站长例行会议。但当队员们进入会场却发现,会议室只有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在座。各乡镇站长还没到场,怎么开起来的会呢?目光循声转向会议室的大屏幕,一切答案便了然了:这是通过了智慧管理平台的视频会议功能,实现了林业局同乡镇林业站的线上会议。“长汀县各林业站分布比较分散,而且从乡镇到县里来开会的路也不是很好走,最近的站长过来也要花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长汀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王燕云讲到。“自22年起全省开始推广应用了林长制智慧管理系统、智慧办公系统,大大地方便了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的联系。”
图为实践队在参加林业局同乡镇林业站会议(汪雨桐供图)
智慧林业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节约上,更体现在空间的开拓上。
下午,队员们来到长汀县智能管控中心参观学习。通过与中心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长汀县现在的山林管理,已经从“上山”巡逻,升级到了“上天”巡逻了。以往,几万亩的山林,需要长汀县400多名护林员一步一步地走进大山,观察林间生物的生活稳定性、关注病虫灾害的发生、关心苗木的健康状态,一趟巡逻下来,往往要走十好几公里的山路,不可不谓不辛苦。而今,长汀县已有下属6个乡镇实现了无人机自动化巡护的山林管理方式,30余台无人机在建设好的无人机自动机巢中随时待命,可以在飞手的控制下或是设计好的程序操控下,进行时间-空间全覆盖的巡逻。无人机作为护林员的“好帮手”,可以帮助护林员进行日常巡护、造林验收、防火巡查、松材线虫病枯死木监测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林业生态网络感知系统的建设。“现在我们已经在6个乡镇部署了无人机对智慧化林业建设,未来也会陆续推广至长汀县的全部个17个林业站,做到让智慧林业造福基层林业工作。”智能管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到。
智慧林业的推广,方便的不仅是林业体系的工作人员,更是百姓福祉的有力促进。
梁溪先生在《民生问题与森林》一文中曾作如下论述:“森林是人类的发源之地,人类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的地步,都是森林的功劳”。农林牧渔中的“林”,在维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中国”理念、发展绿色经济、满足绿色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生活离不来森林,我们的发展离不来森林。智慧林业,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将林业的空间架构立体了起来。打破时空束缚,在智慧林业的加持下,森林的那一抹绿,更加浓厚、更加艳丽,更加牢固了。队员们探访结束返程的途中,发现了如下一幕:不管走到了长汀的哪里,绿色总是覆盖了原野、总是覆盖了丘陵、总是覆盖了山地。眼眸中,总是生机盎然,总是郁郁葱葱。
图为实践队合照(汪雨桐供图)
 一日的探访毕,队员们也是感触良多。“替山河装锦绣,为国土绘丹青”。这是多少林业人的毕生追求。接力棒传过一代又一代林业人,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浇在荒坡上,浇在荒原上,不知多少人,费了多少心血,才浇出了这一大片又一大片的绿色的山林。前辈们打下基业不易,无数的荒坡、烂地在他们的培育下长出了参天大树。而作为林业后辈的我们,继承了先辈如此丰厚的基业,接过接力棒,更应该奋力向前。对于林业来说,我们后辈们要做的可能已经从建设开始倾向于管理、倾向于如何把1变成100了。智慧林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才能管的好前辈们留下的万万亩山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之共聚;如何提升产业的“绿色含量”,从而提升其“含金量”;如何才能让“绿色家底”更加丰厚;如何才能做到更绿色也更低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拿过接力棒的青年林人们,也要以森林为基,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为民尽责、为国尽忠,替山河装锦绣,为国土绘丹青。
 
                                                            (通讯员:仇悦翔)
 
作者:仇悦翔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欢声笑语亓家滩 小写故事大写爱
  •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