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下午,实践队队员们开始走访调查,通过分发调查问卷或者与村内农民交流的方式,探究竹泉村村民的居住意愿及行为。通过走访调查,实践队队员了解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对农民居住意愿及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青年人和老年人在居住意愿上也存在差异。
在竹泉村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后,村内贫困户数量锐减,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同时,村内的治安情况、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也得到提高,年龄较高的村民一定程度上更偏向于留在农村生活,更重要的是,由于老年人所生活的文化氛围和社交圈子使得他们舍不得离开生存已久的竹泉村。在这里,邻里之前相互照顾、关心和帮助是常态,居民们形成了紧密的社区关系,共同维护竹泉村的安宁和和谐。他们认为,这样的社区精神是城市无法取代的,只有在乡村,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和安宁,
而对于青年人来说,城市通常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并且迁往城市可以让子代接受更好的教育。相比于农村,城市也拥有更完善的交通和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村内青年人表示:“不仅如此,城市是人们聚集的地方,有更多的社交机会和广泛的人际网络,能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而竹泉村旅游业的发展,也让更多青年人有能力购买城市中理想的住房,以及承担生活费用和其他开销。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队员们基本了解了代际不同的农户在居住意愿时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异同,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及其产生的影响。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方式,为乡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也影响了农户在居住意愿时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同时,竹泉村的发展模式也为其他乡村地区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发展理念,助力国家走向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