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到叶:探索竹泉村乡村振兴重点代际居住选择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探究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代际不同的农户在居住意愿时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异同,曲阜师范大学“入乡求真”实践队在2024年1月13日赴临沂竹泉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的农户居住意愿。
竹影悠然,泉水潺潺
山东临沂竹泉村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竹泉村周围环境优美,村内外溪流环绕,绿竹成林,尤其是村中的泉水清澈甘甜,与周围的竹林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竹泉村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传说,这里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隐居之地,村中至今还保留有一些古迹古建筑,如古井、古桥等,讲述着悠久的历史故事。近年来,竹泉村也依托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同时,竹泉村还开发了“政府+开发商+农户”三方受益的“竹泉模式”,此模式使竹泉村迅速成为沂南旅游跨越式发展的领跑项目,客流量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6年,风景区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8000万元。
代际差异,振兴共识
实践队员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随着乡村旅游业和“竹泉模式”的不断发展,村内的各个条件也在变好,不只是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精神生活得到了丰富,而且村内的交通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对此,村内的不少老人都说:“现在村子发展越来越好了,我们生活也越来越便利了,还建了个小广场让我们锻炼、聊天什么的,真的很感谢政府”。
相比于青年人,老人对竹泉村的羁绊越深,对于他们而言,村子即使没有发展的这么好,他们也会更偏向于留在竹泉村生活。而村子在乡村振兴战略统筹领导下得到的不断发展,更是让他们不愿离开这片生存已久的土地和已经十分熟悉的交际圈,他们不约而同的认为城市中的楼房更像是一个“牢笼”拘束着他们,让他们变得更孤单。但青年人考虑更多的是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他们更向往城市的繁荣,并且城市中的教育资源和基础设施是目前为止乡村无法匹敌的。但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乡村经济水平提高,城市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下降,青年人对乡村生活的态度开始出现正面变化,代际间的居住意愿差异逐渐缩小。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通过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可以有效地缩小不同代际之间的居住意愿差异,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和谐共生。改善的居住条件和增加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人留在乡村,形成了居住意愿提升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年轻一代的我们,也可以选择回归乡村,带去新的思想和技能,促进乡村社区的复兴和经济发展。
通讯员 高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