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是英雄的山,抗日的军民在崮顶把烽火点燃;沂蒙山是母亲的山,沂蒙红嫂身影在这里奉献。
沂蒙人民对党的忠诚、对党的追随,沂蒙红嫂的无私奉献,是一部革命的历史,也是一部党与群众水乳交融、共同奋进的历史。一段历史、刻骨铭心,一种精神,辉映未来。只有了解历史、见识历史,理解革命的艰难困苦,才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繁荣;只有尊重群众的无私奉献,才能切实的理解以人为本。
在沂蒙红嫂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革命红嫂王换于的事迹。王换于,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她带领全家创办了战时托儿所,抚养了42名将士和烈士的后代。王换于曾说“八路军的孩子就是他们的根,咱们就算是豁上命,也要给他们留住根。”字字真切,句句真情,是军民情深的写照。“国家”二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将士们,放心吧!你们在前方保家卫国,守护着大家!我们在后方照料你们的儿女,守护着小家!
跨越时间长河,历史已为过去,红色记忆熠熠生辉。当年的红嫂有的已经逝去、有的已是耄耋之年,但,记忆仍存,经历仍在,这也正是沂蒙红嫂纪念馆所存在的意义。我们通过实践活动,近距离地了解了红嫂的经历,在了解的同时,我们也就成为了传承者。红色的记忆不应只留存或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是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去发扬,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认识。沂蒙红嫂,是无数平凡但是为抗战积极奉献的女性的缩影,是女性力量的具象化。从中我们所能看到女性的坚韧、伟大、无私在闪烁,女子亦有深明大义,革命事业因她们也在执笔而色彩浓厚、意义深重。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我们生逢盛世,定不负盛世。鲜衣怒马少年时,切勿蹉跎岁月,任时间空流。中华儿女应以中流击水的气魄、囊萤映雪的勤勉,不负少年时,不坠青云志,为理想和家国而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