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曲阜师范大学“寻竹非遗”社会实践队:多彩艺品纷呈,千年华夏记忆——莒县缠花

发布时间:2024-02-1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在于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历史记忆以及社区凝聚力的体现。首先,非遗传承是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非遗项目往往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它承载着该民族或地区的价值观、信仰、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信息。通过非遗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演变,这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非遗传承是历史记忆的延续。许多非遗项目都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它们见证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历史变迁。通过非遗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历史记忆,让后人铭记自己的根和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后,非遗传承是社区凝聚力的体现。非遗项目往往是一个社区共同的财富,通过非遗传承,可以使社区成员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维护和发扬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同时,非遗传承也可以促进不同社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曲阜师范大学寻竹非遗队在今年寒假来到了莒县,为当地学生来普及缠花知识,促进当地的非遗保护。
所谓缠花,就是用多色丝线在以纸板和铜丝扎成的人造坯架或实物坯架上缠绕出鸟、 兽、虫、鱼、花、果、汉字等美术品,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术项目。所以虽然名为缠花,但花样并不仅仅限于花叶式样,而是丰富异常。首先,我们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缠花的基本工艺。缠花具有工笔画的精细逼真,运用与景泰蓝工艺相似的铜丝勾绘形态,也应用了剪纸的方法,还有刺绣的用线技巧,同编织一样是采取纯手工的绕、结相结合的制作方法,每件作品都具备雕塑的立体生动感。因此缠花也被称为“立体绣花”、“线艺雕塑”、 “立体工笔画”。
然后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缠花的历史背景古人热爱自然,又感悟于四季的变化,于是 这些情感便化作了他们对花卉的喜爱。“缠花”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诗人宋祁 的《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暖 碧浮天面,迟红上日华,宝幡双帖燕, 彩树对缠花。”古人热爱自然,又感悟于四季的变化,于是这些情感便化作了对 花卉的喜爱。古人多爱簪花于发,给人一种活泼质感,簪花的习俗至今已有三 千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在宋朝,“汉子簪花”更是成为了一种社会 新风尚。那些被装饰在男子头上的花,有“生花”和“像生花” 之分。尤其是在 宋朝,“汉子簪花"更是成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新风尚。而那些被装饰在男子头上的鲜花,有 “生花”和“像生花”之分。“生花”就是鲜花。鲜花虽然美艳又香气迷 人,但它能够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宋人便研究出了“像生花”。“像生花”就是假花,多 为罗帛或绢布制作而成,当时常见的有罗帛花、 栾枝、绢花、滴粉缕金花等等。古时候缠花运用十分广泛,贯彻了人出生,结婚,大寿,丧葬等各种民俗活动。小孩子出生 后的洗三礼和满月礼,人们会用缠花缠成小老虎,小蝙蝠的样式在小孩子的鞋子和帽子,寓意孩子幸福安康。
不仅在古代社会缠花收到了热烈的欢迎,在现代社会也是如此。传统缠花因其丰富的寓意,主要用作民俗礼仪性装饰。例如,在婚丧嫁娶、庆生祝寿等场合配合特定寓意的造型,体现喜庆、祝福、思念等不同情感。此外,小型的缠花可以佩戴于发间、胸前;大型的缠花可作为工艺美术品进行陈列、展示。现代社会,缠花是独属于少女的春色。女孩子用灵巧的手指缠出一朵朵花色,制成簪子,別 于发间。即使处于炎夏、深秋、寒冬,发间的春 色依然鲜艳。当下,越来越多的 “簪娘”拾起缠花技 艺,用自己的双手传 承这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缠花源于民间民俗手工艺,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征,凝结了手工艺匠人的造物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艺术产物。缠盛于清代,现存于民间的藏品属民国时期, 解放后虽然曾有缠花工艺流传, 但收集到藏品极少。缠花是一种易入门的工艺,上手快,但对细节把控要求极高,因此需要长时间练习。首先你要知道,它是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对专注力的要求比较高,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所以一但你对它不是特别热爱的话,就很难坚持。缠花的制作时间长,难以大量生产,无法机械化制作,只能依靠手工制作,导致产量低,形成高价格低利润的现象。所以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投身于当代的文化传播,为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左梦菲 来源:左梦菲
  • 赏古村建筑,品家乡文化
  • 赏古村建筑,品家乡文化
  • 家乡文化是我们的灵魂的根,更是我们民族共同的财富,它承载着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为了更好的保护古村建筑,他们来到了板梁古村。
  • 02-18
  • 游革命故地,传红色基因
  • 游革命故地,传红色基因
  • 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为进一步学习红色文化,实践团队成员们自发前往所在地区的红色纪念地参观学习。
  • 02-18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晓干部之阅历,兴农建之国邦
  • 匠心传承:探秘胶东花饽饽的艺术与文化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