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致富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2024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见微知著”社会实践队着眼于家乡,通过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水平展开调研活动。
走访村民,调查今夕变化
当天上午,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了李家庄村开展实地调研,通过采访经营农产品销售的店长李成德,切实了解了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李家庄村生活发生的变化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李成德表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要让咱农民老百姓们的生活富起来,农民们生活满足感得到提升,乡村才得到振兴。”村民们在肯定国家政策与指导思想的同时,也在思考适合自己增收的新渠道,思考如何适应城镇化。在与李成德的对话中实践队员还了解到,在李家庄村委会的支持下,李家庄村的水泥路、农田灌溉、电网、农贸市场等农村基础设施近年来不断得以发展完善,为当地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走进社区,了解致富方法
实践队员在李成德的带领下来到了村委会,与村干部李先生交流探讨李家庄村乡村振兴的途径。李先生表示,自从2018年以来,李家庄村大力推广樱桃大棚种植,被誉为“中国大棚樱桃第一县”的临朐取得了从2月到5月都有新鲜樱桃上市且销量领先的可喜成绩。随后,实践队员们跟随李先生来到了李家庄村的柿子加工厂,穿上工作服亲身体验了一次柿子酒的生产流程。队员了解到柿子酒的其他加工产物又可以成为柿子煎饼的配料,由此形成一条加工链,附加产生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工作问题和收入问题。考虑到农产品深加工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种种经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当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委会高度重视,创造利于产业发展条件的同时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找寻致富新出路。同时,在与村支书的交谈中,队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李家村农业发展困难与现实亟需的认识。不过,实践队员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李家庄村虽能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产品种植业,但是村中60岁以上种植传统作物、使用传统农具的农户依然不在少数,为此当地应加大对现代化农业的宣传力度和扶持力度。
走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下午,实践队员将“魏家村樱桃”选作调查对象,以产业赋能、种植方式为突破口展开调研。实践队员跟随当地村民的指引,来到了临朐县柳山镇魏家村草莓种植农业特色产业园。参观了多位农民家中的草莓大棚,领略到不同农民家中的种植方式、规模、品种,大棚里一片片的草莓田长势喜人,队员们与一位大棚负责人——李总的交流中得知,魏家村农民积极投身草莓种植业,还引进了立体式无土栽培技术。这种新兴技术通过控制温度来调控花芽分化的时间,从而克服了冬天低温对于草莓的限制条件,实现了草莓抢先上市。不仅如此,队员们还发现当地草莓产业园使用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同时这也是魏家村控制土壤污染的关键措施。交谈过后,李总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了产业园内的“直播小屋”。几位电商工作人员正对着手机直播间里的观众悉心讲解着自家种植的草莓,他们通过快手、抖音、淘宝等媒体进行多渠道草莓销售。但是据李总介绍,由于专业人员和场地限制,目前产业园的电商销售仍在探索阶段。实践队员认为,当地应该加强人才吸引力度,留住人才,打开农作物线上销售渠道,完善产业机制。
樱桃、柿子、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业是临朐县乡村的特色产业,只有大力发展这些特色产业,临朐县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实践队员认识到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蜕变是需要靠村民和国家政府的共同付出,在实践结束后会将所见所想整理为书面报告,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注入个人力量。
作者:邢孙逍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铜陵:古老铜都,文化瑰宝
- 铜陵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素有“铜都”之称。其丰富的铜资源和悠久的铜文化历史,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