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相关部署,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积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组建“匠心筑梦”共同缔造实践团,于2023年7月4日在团委书记和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赴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开展乡村规划调研与规划编制志愿活动,以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发展格局。
走进乡村,灵感初现 7月5日,在首次调研暨座谈会上,鹤峰县团委副书记高豪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表示希望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基于共同缔造的主题,推动洞长湾村乡村发展建设。各村委对太平镇洞长湾村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期望实践团队可以依托洞长湾村现有资源及红色革命历史,携手村民共同创建红色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红色旅游试点,进一步推进土耕文化、红色文化、绿色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土家民族风情的景区,打造红色旅游村庄。鹤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乡规划服务中心主任李天水介绍了洞长湾村目前的规划编制情况,指明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在首次沟通交流中,实践团队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并向村委及规划部门申请洞长湾村“三区三线”数据、村庄地形图、正射影像数据,为后期的规划设计做准备。在会议结束后,实践团队初步确定村庄详细规划的方向为“红旅融合的旅游开发”,并就初步思路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
追忆红色,缅怀英烈 实践团队前往贺英殉难处,通过现场学习、观摩等方式,挖掘洞长湾村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凝聚奋进力量。洞长湾村党支部书记陶建国同志热情地接待了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讲解了贺龙、贺英姐弟的革命事迹。一幅幅墙画诉说着贺英12岁就挑起家庭重担、临危受命组建革命军、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同学们在一幅幅历史图片和步枪、大刀等文物中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忆往昔峥嵘岁月,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震撼。
寻访乡贤、入户访谈 随后三天,实践团队根据前期了解到的村庄基本情况,撰写调研方案、设计访谈大纲并开始了实地勘探及村民访谈。队员们分为两组:一组寻访乡贤,对乡村干部及革命先烈的后代进行采访,挖掘洞长湾村红色文脉。革命烈士徐焕然的后人徐培芝表示“鹤峰县其实有非常丰富的红色历史和革命遗迹,但没能得到宣传开发,许多红色遗址也都被大片拆除”;另一组成员进行入户访谈,询问村民对于村内旅游开发的参与意愿及建议,并进行“共同缔造”的主题宣讲,带动全体村民加入到洞长湾村的发展建设中。在访谈的过程中,实践团获知烽火屋场、“打神兵”等红色历史节点。大多数村民也表示愿意参与到洞长湾村的旅游开发中,推动村内经济发展、共创洞长湾村美好蓝图。
现场踏勘、挖掘资源 因为地势险峻等环境原因,实践团在“贺英殉难处”附近控制无人机对洞长湾村特色产业“高山蔬菜”进行调研,近年来,鹤峰县洞长湾村大力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打造了一张属于自己的致富名片。在拍摄完高山蔬菜后,团队跟随带队老师参观了村内的茶园和玉米地,了解了村内农产品的种植情况。次日上午,实践团一起来到徐焕然的出生地——洞长湾村二组的烽火屋场对周边地形、环境进行勘探。团队沿途观察村内房屋建筑及道路情况,用拍照记录下沿途数处古建筑,挖掘可以利用的古建筑资源。
后期,团队成员们基于实地调研收获深入撰写实践报告,将专业知识与调研成果相融合,为洞长湾村的旅游开发提出建议与指导。并以贺英殉难处地块为范例,对洞长湾村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重点节点进行设计,将红色文化与村内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打造文旅融合的旅游基地。
实践团将持续深入基层传播“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展现新时代青年的力量与担当,助力洞长湾村红色文旅产业发展,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