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三下乡:邂逅艾特莱斯,体验非遗之美 (通讯员:白小丹)为进一步探索传统非遗纺织文化,弘扬传统民族非遗精神,深入了解艾特莱斯绸的悠久历史及制作过程,传播艾特莱斯绸的传统文化,塔里木大学“非遗薪火相传,美育沁润童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7月9日去往喀什西区艾特莱斯非遗馆、7月10日去往喀什高台居民区艾特莱斯工坊、印花织染工坊了解艾特莱斯绸的前世今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一同前往艾特莱斯工坊参观学习
进入艾特莱斯工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院子五彩缤纷的艾特莱斯绸。了解我们的来意后,工坊负责人特别热情的为我们讲解艾特莱斯绸的知识,传承人——买合布巴说:“艾特莱斯绸相比于一般面料来说,不管机洗还是手洗,都不会褪色,且手感光滑细腻,面料质地柔软。手工制作的艾特莱斯绸使用蚕茧,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法工艺,按照图案的要求进行染色,现在喜欢这种布料的年轻人会选择用艾特莱斯绸做成旗袍、抱枕、丝巾等。”对于汉族人家庭来说,由于家里装修色彩统一,基本不会大面积使用艾特莱斯绸这样色彩鲜艳的布料,但会少部分的使用,以起到画龙点睛但不会喧宾夺主作用。当提到关于艾特莱斯绸未来的发展时,传承人介绍,现在可以有了互联网以及政府对非遗的大力支持来推广艾特莱斯绸,现在相比于以前来说艾特莱斯被人们更广泛的熟知,用艾特莱斯绸段制作的一些周边产品,价格实惠,图案繁多,她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来新疆体验艾特莱斯的非遗文化,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销售艾特莱斯绸的店铺。

图为店员为实践团讲解艾特莱斯绸的花纹意义,摄:胡永信
在喀什街道上,随处可见穿着艾特莱斯绸的人数不胜数,实践团也在路上采访游客及周边群众对艾特莱斯的看法,有些人以前并不了解,但自从来了喀什后,对此有了新的看法,表示艾特莱斯绸上面的图案越看越能体会到以前维吾尔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巴旦木花印在绸缎上不规则性、对称性、有很强延展性的图案,体现了以前人们便有很强的艺术性与想象力。

图为艾特莱斯工坊传承人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艾特莱斯绸相关知识
传播非遗文化,不再是少数个人的事情,更需要大众的积极参与,团队立志面向青少年群体传播非遗文化,加强青少年对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加深青少年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非遗民族文化,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也可以增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

图为实践团在艾特莱斯非遗馆前合照,摄:周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