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我国垃圾分类的现实状况、响应国家垃圾分类的政策文件、弘扬“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风气,浙江海洋大学海工学院“情系海洋,心系发展”实践团在舟山于7月6日开展了针对小学生的垃圾分类调研活动。7月15日开展了垃圾变废为宝实践活动。
讲文明树新风,从“垃圾分类”开始7月6日“情系海洋,心系发展”实践团与“山海温情”实践团在定海区港务码头集合。在活动开始前,21位小学生从郭玲娣奶奶简单了解到了垃圾分类以及垃圾分类研学的意义。郭玲娣奶奶道:“这次的‘喜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环保研学实践活动不仅仅是简单地了解学习垃圾分类,更是弘扬“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风气。”

图为郭玲娣奶奶介绍垃圾分类以及活动意义
第一站实践团成员来到了舟山市定海区龙马环卫环境有限公司。舟山市定海区龙马环卫环境有限公司的王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减少垃圾的处置量,减少焚烧和填埋等处理垃圾的行为,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垃圾处理的正常运行以及控制环境污染情况。”郭奶奶补充道:“垃圾分类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找到可以再利用的垃圾,减轻地球母亲的负担,保证资源再生。”解说员介绍得有条不紊,同学们听得专注认真。接着,根据王讲解员的讲解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作答,并对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正确答案。在提问结束后就进入了实践环节,通过“我的家在哪里?”的活动,同学们帮助垃圾找到了应放置的垃圾桶。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巩固了垃圾分类小知识,同时活动举办方和实践团也为小朋友送上了垃圾分类讲解报告,寓教于乐,同学们在生动的图文漫画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第一站的最后实践团成员以及同学们亲眼见证了垃圾、废水处理的全过程,处理厂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臭气、噪音。环卫工人向实践团成员诚挚地说到:“虽然这个活脏点累点,但是想到我们也为城市出了一份力,我们心里也开心的很。”在实践中感悟,在锻炼中成长,同学们纷纷表示:“叔叔阿姨这么辛苦,以后我在家也要做好垃圾分类,让他们可以少干点活。”
讲文明树新风,在“变废为宝”中行7月14日,实践团成员就7月15日的活动开展进行了线上讨论确定了活动目的以及活动流程并且为线下活动做好准备。实践团成员说:“希望明天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废物利用,引导孩子们发挥创造力,使孩子们体验环保的乐趣。”此外,实践团成员收集了各类废物、购买了制作工具、联系好了相关社区,并为活动提前做好宣传工作,邀请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
7月15日,实践团同浙江省关工委基金会公益项目“情系童心 乐享成长”项目组(海岛朝阳服务站),带领新居民子女走进卫海社区回形针工作室开展垃圾变废为宝实践活动。
实践团成员向参与活动的孩子们传达环保的理念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为同学们讲解变废为宝小知识,引导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兴趣利用废品去制作火炬。实践团成员表示:“并不是所有垃圾都‘一无是处’,对一些垃圾进行科学的处理,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保护环境,例如:玻璃瓶回收可以变花瓶、旧衣服回收制成鞋垫再利用等等。”同学们惊讶地表示:“垃圾还能变成有用的东西,好神奇呀!”参与火炬制作完成后同学们上台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火炬并发表了自己关于变废为宝的观点。有一位一年级的同学说道:“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回家后我要告诉爸爸妈妈,好多的废旧物品其实是可以重新利用的,我们不要随便浪费。”实践活动的最后,不忘主题,郭奶奶说:“喜迎亚运。”小朋友们齐声喊出了:“我们秀!秀!秀!”。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同学们制作火炬

图为同学们亲手实践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不仅是重要的环境卫生工程,更是一项文明工程。垃圾分类宣传有助于让每个人养成分类的好习惯。下一步,“情系海洋,心寄发展”生态文明实践团将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争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和文明理念倡导者,共同打造整洁文明的城市环境,弘扬“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