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兰州大学暑期实践活动报告之兰州市雕刻葫芦文化调查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9-0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兰州大学学子三下乡:
兰州9月2日电(通讯员 王江涛 熊瑶)为传承非遗文化,推动兰州本地特色非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2023年7月12日至7月18日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青年骨干计划之兰州大学赴兰州市刻葫芦文化调查实践团”前往兰州市城关区及附属县区开展非遗文化学习、传承、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日,实践队成员赴兰州市城关区阮氏葫芦艺术馆参观学习。阮氏葫芦艺术馆负责人围绕阮氏葫芦的发展,变革与特色进行了讲解。实践队成员提出了对刻葫芦文化知识的诸多疑问,进一步加深了对兰州雕刻葫芦文化的认知。
 
7月16日,实践队成员赴兰州市七里河区甘肃省博物馆参观学习。着重参观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系列展馆,加深了对甘肃文化底蕴的认识,也为甘肃几千年来留存下的优秀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到自豪与骄傲。除此之外,实践队成员还参观了“红色甘肃”系列展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到红军在甘肃做出了巨大牺牲,学习红军在甘肃的历史沿革中的重大作用。

 
7月17日至25日,实践队成员赴兰州市城关区兰州开放大学拜访兰州雕刻葫芦文化非遗传承人陈兵老师并进行参观学习。实践队成员首先参观了陈兵老师的工作室,在陈兵老师的工作室中,队员们看到了许多精美的雕刻葫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艺,还传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看到这些艺术珍品,实践队的成员更加坚定弘扬这项非遗文化的决心。随后对陈兵老师进行了专访,在采访过程中,陈兵老师向实践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兰州雕刻葫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陈兵老师表示:“兰州雕刻葫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清朝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了兰州地区的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实践队成员还请教了如何进行葫芦雕刻,陈兵老师耐心地向队员们传授了雕刻技巧,告诫他们,雕刻葫芦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并鼓励他们将这种技艺传承下去。
 
7月26日,实践队成员赴兰州市榆中县第一中学开展了主题为“兰州雕刻葫芦文化”的宣讲活动。他们通过PPT展示、现场演示等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兰州雕刻葫芦的历史、制作过程以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他们向学生们介绍了葫芦文化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并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们对这次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亲自学习葫芦雕刻。

 
8月1实践队成员赴兰州市榆中县高墩营图书馆进行宣讲活动,在这里,他们与当地的小朋友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教他们画画和进行了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这次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小朋友们讲述了兰州雕刻葫芦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和地域特色。还现场展示了一些精美的雕刻葫芦作品,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这种传统艺术品的魅力。在互动环节,实践团成员耐心地回答了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了他们对兰州雕刻葫芦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榆中县高墩营图书馆作为本次活动的举办地,为实践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条件。图书馆负责人表示:“宣讲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兰州雕刻葫芦文化的平台。他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在图书馆举办,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
 
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进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走向未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参与同学的付出和努力。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年轻人的风采,体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活动虽然结束,但学习永无止境,成长永不停止。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自然的平台。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每一个参观的地点,每一次深入的交流,都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视觉、听觉和思想的盛宴。他们不仅了解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也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不仅体验了自然的美妙,也品味了人文的关怀。此外,这次社会实践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在挑战中成长。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迎接未来的挑战。

 
作者:王江涛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