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桂林理工大学学子三下乡实践感悟:复刻传统纹样、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古今对话

发布时间:2023-09-0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7月8日上午8点,在两位实践团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向着新街镇三树村行进,,抵达三树村的村委会处,村书记对我们进行三树村古老的历史、丰富的传统文化、以及多彩神秘的传统纹样的浅谈,为实践团队的下一步工作进行铺垫。
在如此酷暑的季节中实践地点却清风朗朗、宁谧风清。开展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村书记带领我们走向村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建筑,在古建筑之中隐匿者许多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古老的传统纹样。实践过程第一站,是一家宗祠,进门后映射入眼的是宗祠的窗花,窗花中央雕刻着许多立体的花纹图案,屋顶上的狮纹样、宗祠中的天井,天井的四个角落雕刻着不一样的云纹,神秘且美观。

 实践过程第二站,带有传统纹样的宗祠。热心村民为实践团队讲解其历史渊源,实践团队通过村民讲解了解到:此宗祠在抗战时期,家族势力过旺,对侵略者提出的条框有所不从,使此宗祠被侵略者一把火给烧了个空,现今只剩下一座空壳,其物资已尽数烧毁,仅保留了一些被烧得乌黑的传统纹样。对历史的缅怀的同时,我们也将实践任务正常开展,因宗祠的大门被烧坏,其后人将门口上了锁,在村中’管理员”的帮助下,实践团队开始进行对此宗祠的考察,在“管理员”解锁后,实践团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见识一下如此“硬核”的宗祠做出的纹样到底是多么优美,进门第一眼就注意到被烧毁的残破房屋,房屋的物资以及窗口的木头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也只是烧的乌黑看不出来材质的房体,空间极窄,甚有一根称梁的木头斜立在过到处,空旷的小房子内却有着美丽的纹样,抬头,我们能看到被烧掉一半的美丽花纹,尽管已经烧得乌黑,但从仅剩的半边桓花纹中,利用我们专业能力,能描绘出另外半边的样子,以及窗上的纹样,与前一个宗祠的纹样构图大致相同,但是纹样的体现就别有一番风味,其中,云纹、花纹、错落有秩,排列横竖交叉,其巧工令我们震惊。热心的村民大叔说,纹样最初的目的是为增加房屋的美观性,与当时人民对心目中美好生活的想象密不可分,传统纹样做的越精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好,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越高。由此,不难想象,在几百年前的元明清时期,人们的生活与追求是美好的。

纹样的采拍结束,在三树村通过调查问卷详细地了解村民对传统纹样的认知情况。农忙的村中,实践团队找到了几位在闲聊及散步村民进行调研,热心的村民叔叔阿姨们回答了一些问卷上的问题以及我们对村中传统纹样的所存在的一些疑惑和不解,村民们给了我们一些他们所熟知的民间故事讲述、以及给了我们许多的实践建议,实践团队在村民们的讲解帮助下,对实践的内容和实践的方式都有了更好的见解。在村民的讲解中,了解到村中本有四个大宗祠,每各个宗祠都有着不一样的传统纹样,以及向我们推荐了熟知三树村历史的大爷,让实践团队在实践过程中有更好的了解传统纹样的由来及寓意。在村民大爷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本来保存传统纹样的地方,不巧的是,这个建筑已经被拆除,纹样也就无从考察了。
实践团队经过了采景以及走访调研,从中采取到了多种多样的传统纹样的照片,后续我们会将它们复刻出来,将其画出作为一种新的传承方式。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人们的共同任务,在保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纹样是不可替代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我们将继续深入中华传统纹样的考察研究,深入传统古村落中了解更多更详的民族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结晶,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统尽自己的一份力。(通讯员 杨林青)
 
作者:杨林青 来源:实践
  •  融合创新促发展,江南风情新视野
  • 融合创新促发展,江南风情新视野
  • 为深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推动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2023年7月3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河清海晏,盛世逢青年”实践团队——
  • 09-02
  • 黄山学院拾筑志愿服务队助推绩溪县旅游宣传工作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