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拉萨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施工人群职业健康调查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3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响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445”新格局,依托西安丝绸之路起点的战略地位,发扬并拓展西迁精神,服务于我国青藏高原边疆地区,为西部经济建设贡献力量,8月7日-8月2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近20天的实地访谈、问卷调研、现场测试、模拟实验,实践团成员对处于身体稳定期的拉萨市外来作业人群的高原施工职业健康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结合前期访谈资料,实践团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排班工作,考虑高原工人工作效率低于平原,在进行工人排班时将每天工作时长增加(普遍早八晚八),以保证每天任务量达标,因在极端严寒环境中工作对工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停止室外施工作业、室内作业照常,上述暂停的室外作业会近期加班以保证整体施工进度不被耽误。在施工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实践团建议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教育会,完善安全保障工作。分析问卷调研数据,实践团发现常年在高原工作不存在职业性高原病,但普遍存在吸烟喝酒的现象,扬尘和噪音对初次工作的工人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低氧低压环境对人体造成的具体影响是因人而异的。
 
 
 
图为实践团在雄县中学新校区与现场负责人访谈

      实践团选取拉萨市城关区(海拔3650米)、拉萨市当雄县(海拔4200米)以及日喀则市(海拔4000米)三处不同海拔高度的多处工地进行现场测试,挖掘不同海拔下的不同工种的实际工作中的心率变化。实时监测数据表明,工人的实时心率变化大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心率波动正常表明工人可以适应高原施工环境,工人的工作状态保持正常。工人在工作三小时左右心率会有明显的波动,表明工人在连续工作三小时左右劳动效率会有所影响。而通过与工人的交流得知工人在连续工作两三个小时后会进行短暂的休息,与心率数据比较相符,为后续依靠心率数据来判断工人的劳动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高原外来人员劳动负荷模拟实验中的生理指标变化发现高原地区血氧饱和度85%-94%,无其他不良反应,本实验选取的实验对象初始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对于劳动负荷1静坐,实验中血氧饱和度无单调性起伏变化,维持在初始数值附近上下浮动;对于劳动负荷2举哑铃,实验中血氧饱和度会呈现单调平稳上升的趋势,但上升趋势并不明显;对于劳动负荷3跑步,实验中血氧饱和度会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变化较明显。单一的生理指标已经揭示了低氧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会对身体产生健康损害,后续实践团将整理多个生理指标数据,更全面地揭示不同负荷劳动对身体产生的损害程度,为提升高原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提供科学建议。
 
 
 
图为电工实时心率变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工人佩戴可穿戴设备
 
图为工人进行不同劳动负荷模拟实验
      加速推进青藏高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次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多手段融合的方法,开展了在低氧环境及职业压力双约束下有关外来施工作业人群的职业健康问卷调研、生理参数监测的研究,助力多方面挖掘高原外来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健康现状,为后续建立适宜的青藏高原低氧环境外来施工作业人群职业健康管理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李娜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广东医学子三下乡:安全入童心,科普医路行
  • 广东医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教育先行
  • 广东医学子三下乡:共赴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发展
  • 广东医学子三下乡:结核防治入心间,健康画卷你我绘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