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一,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还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的旅游形式,正逐渐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之一。2023年7月8日至7月11日,广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生“农”活“户”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前往三街镇龙坪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乡村生态旅游为当地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在实践中,我发现许多乡村地区以往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农民的收入相对有限。然而,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许多农民开始从事农家乐、导游、民宿经营等旅游相关工作,不仅提高了自身收入,还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为更多人提供了谋生的机会。
其次,乡村生态旅游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了解到许多乡村地区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发了丰富的旅游项目,如观光农业、采摘体验、乡村文化展示等。这些特色项目不仅吸引了游客前来参观,也为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和手工艺品推广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在实践中,我亲身体验了一些生态农庄和自然保护区,发现当地居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他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活动,共同维护了当地的自然生态,提升了乡村的整体环境质量。
步入三街镇龙坪村,千亩水稻映入眼帘,广阔旷野里的绿色铺天盖地,漫过山峦。沿着重新铺好的水泥路,团队成员向着村子深处走去。“你好,欢迎来到我们龙坪村,喝杯凉茶解解渴。”“这边坐,凉快景儿好看”......淳朴好客的村民们热情地接待着团队成员。尽管听不懂对方的方言,但都从彼此温馨的笑语中体会到了真诚与友善。一位准备下田的农民伯伯告诉团队成员,家庭的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与在家种植水稻、红薯,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好转,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较为幸福,团队成员们也真正切身体会到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80后”村委副支书全建军是龙坪村的致富带头人,也是灵川县龙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10年,外出打拼多年的全建军返乡创业,在村里建起了第一个烘烤炉,开启了全村的红薯干加工产业。他告诉实践团,几年前,村民们住的大多数还是老旧的土屋,近年来龙坪村大力发展红薯干加工业,村民收入不断增加。针对龙坪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党支部也立足村情实际,购买农机设备,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成员们对龙坪村集全村之力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深有感触,相信在政府与村民的不懈努力下,龙坪村“稻薯花”生态旅游一定会做大做强,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使农户生计得到可持续发展。
然而,乡村生态旅游也面临一些挑战。在实践中,我了解到一些地方存在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倡导游客文明旅游,确保旅游活动不损害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
总的来说,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实践,对于地方经济的振兴、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积极作用。在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和推广,以实现更加全面的共同富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