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习”思浦源实践队:深化“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画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农”工作,了解浦城“三稻”融合发展情况,更好地感受近年来浦城县乡村振兴现状,6月30日,集美大学“习”思浦源实践队先后来到仙阳镇阳墩村农文旅融合示范带项目、万安乡大游村、富岭镇殿下村的稻产业展示馆参观学习。
科研稻路行,乡兴风帆扬
实践队前往仙阳镇阳墩村参观农文旅融合示范带项目,探索农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深厚蕴力。
乡村要振兴,科技须先行。仙阳镇立足品牌优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落实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与推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推动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仙阳镇坚定不移围绕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稻产业、稻科技、稻文化”的统筹融合发展之路,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浦城篇章。
走过水稻公园、万亩良田示范区,在一幅美轮美奂的“浦城大米”生动画卷中,实践队了解到仙阳镇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从传统农耕器具感受农民的智慧,从现代农耕器具感受科技的力量,在生产和生态相结合的美丽田园中体会浦城稻产业的魅力。
农文旅融合示范带项目展现浦城大米区域特色的风采,向实践队科普了水稻种植科学技术的知识,展示了农旅融合共同富裕的未来。以此项目为窗口,实践队更见产业助兴浦乡村,奋楫扬帆正当时。
贯彻“多元”发展,打造和美乡村
为更好地感受近年来浦城县乡村振兴,集美大学“习思浦源”实践队于7月1日来到了浦城县万安乡大游村,实地参观了乡村的发展和亲身体验农家摘果的乐趣。
近年来,浦城县万安乡大游村党支部围绕“核心引领、多元发展、强村富民”的理念,精心谋划,充分发挥郊区农村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城郊旅游乡村建设,发展城郊农家乐,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其中大游村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为理念,积极谋划发展道路,立足乡村生态优势,不断创新机制,改善人居环境,因村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乡村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据当地农民介绍,如今周末农场成了村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每逢节假日,来大游聚餐烧烤、蔬果采摘、拍照写生的游客每天都有一百多人。此次实践队体验了“水果采摘园”项目,走进农田大棚,体验亲手摘果的乐趣,助力乡村振兴,感受和美乡村。
挖掘“浦稻”活力,展望农业强国
为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农”工作,实地感受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状。7月1日,实践队在参观完万安乡后走进了浦城县富岭镇殿下村的稻产业展示馆,切身感受作为福建粮仓的浦城县的“浦稻天成,三稻融合”。
“ 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地处福建“北大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浦城成了远近闻名的“福建粮仓”。如今,浦城“好米”还在转化为“名米”,自动化生产链、智能化仓库、现代化包装设计……走进浦城县闽越山水米业有限公司车间,一条科技满满的大米产业链条正在高效运行。
在浦城县稻产业展示馆,实践队员依次参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闽稻祖地 福建粮仓”“扬帆起航 筑梦前行”“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等展区,学习到了“践行生态银行理念,以合作促产业发展”的粮食产业发展模式,详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到殿下村调研的相关情况,以及近年来浦城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动稻文化、稻产业、稻科技“三稻”统筹发展情况,进一步树牢国家粮食安全观,提振党员兴粮节粮、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本次在殿下村重走习总书记之路,队员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看到了广阔天地中的大有可为,深刻认识到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领悟了习总书记相关讲话中“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关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