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子助力青岛市发展人才引进计划实践团:
采访留青毕业生,剖析留青发展现状
为助力青岛市人民政府“人才强青”计划的开展,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信息学子助力青岛市发展人才引进计划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七月至八月赴青岛各市区及中国海洋大学展开调研。
首先,实践团据近五年中国海洋大学留青数据,分析得到以下图表。
整体概况: 2018-2022年毕业生留青就业情况统计分析表中总共收录6560份有效就业信息,其中:
按年份2018年毕业生1210人,2019年毕业生1431人,2020年毕业生1397人,2021年毕业生1204人,2022年毕业生1316人;
按毕业层级分本科层级共1501人,占比22.881%,硕士层级4368人,占比66.585%,博士层级690人,占比10.518%
对于往年(2018~2022年)毕业生在青(部分)的就业数据:西海岸校区:2018-2022西海岸校区毕业人数分别为0、75、106、172、257人,总数610人。五年内本科人数120人,硕士生453人,博士生37人;2018年的毕业就业人数为0,之后2019-2022年就业人数逐年上升(71、110、178、256人),就业去向主要是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以及私有企业。其去向以政府机关和私企占多数,选择自主创业2019年有一人,其余为0。此外,本科生就业去向以私企为主,总数103人,其余国企13人,政府机关5人,自主创业1人;硕士生以国企、私企及政府机关为主(分别为76人、208人和125人),科研院所28人;博士生则以科研院所为主,为32人,私企4人,政府机关1人。总体上就业选择私企居多。
市南区:2018-2022市南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17、486、427、324、286人,总数1940人,疫情有可能是就业人数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本科人数417人,硕士生1346人,博士生177人。另外,本科就业去向私企为344人,国企38人,政府机关14人,科研院所14人;硕士生就业私企652人,国企177人,政府机关57人,科研院所58人,自主创业1人;博士生就业私企17人,国企6人,政府机关22人,科研院所132人。部分专业如经济就业去向为证券公司,事务所等;信息工程就业去向海信集团等,总体专业对口。

两区的毕业主力军皆为硕士生。本科生、硕士生的就业去向偏向于私有企业,博士生偏向于科研机构。此外,西海岸毕业在青就业人数是逐年上升的,市南区就业人数五年内总体呈下滑趋势。

实践团线下数据整体分析讨论
为补充数据分析并全面内容。实践团深入高校毕业生留青区域较为集中的地区政府和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并联系部分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进行交流访谈,以了解目前高校毕业生对留青工作生活的满意度、是否愿意向在校学生推荐留青工作等。

实践团成员线上采访高校留青毕业生
线下,实践团走进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与留青毕业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就业之路。

实践团成员线下采访高校留青毕业生
在采访过程中,中国海洋大学留青毕业生表示:“就业留青有各种挑战和考验,但这同时也是机遇。无论是迷茫还是坚定,每一步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每一份努力都将铸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实践团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海大学子不仅能理解留青的意义,还能尊重每个人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所做出的选择。愿此次活动能为广大在校生带来启发,为就业助力,为青岛市开展人才引进计划助力。同时,也希望海大学子能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