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数字赋能传统,文明承继创新

发布时间:2023-08-2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种类,重新焕发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不但展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根铸魂,增强各族人民凝聚力战斗力。为深入了解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形式,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数”承古韵实践团于2023年6月30日以古韵焕新,华彩传承———探寻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主题前往博物馆等地实践。

对社会实践工作的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最终流于形式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拥有多重身份,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同时也是最终的受益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实践的核心所在。经调研发现,大多数的成员愿意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他们觉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宝贵的经历,是进入社会前的模拟演练,会使他们毕业后更快地适应融入社会,但也有部分成员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为了获得一种资历, 只是走走过场,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实践活动敷衍、不重视,更不想深入探究,还有一些同学参加实践是为了露脸出风头,想被媒体宣传,玩心大,不愿动手,更不能吃苦。使得活动内容大大缩水,最后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地方单位的负担,给他人添乱惹麻烦。

社会实践缺乏规范的管理及指导

当前各大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学校个别部门单独牵头联系布置,缺乏学校领导的统筹,缺乏协调性和整体性,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具体的指导,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机制。这就导致实践活动成了一般的号召,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对于部分思想认识不够深远、行动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这样的实践活动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实践也成了一种形式。

创新意识不强,实践组织形式和手法单一

我们的实践活动的形式不外乎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公益活动、教育实践等传统样式,不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实践缺乏形势和内容上的创新,不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组织。对于新型的实践形式也不愿尝试探索,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实践领域狭窄,缺乏深度。
 
作者:马其琛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开展产业知识宣讲,助力社区儿童发展
  • 走进三五九旅纪念馆,传承先辈红色精神
  •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 学思践悟二十大,以知促行红色魂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