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子三下乡:科技助农田,智慧卫粮安
2023年7月15日,长安大学赴陕西、河南“党群合力卫粮田·颗粒归仓筑国安”暑假社会实践队前往河南省上蔡县百尺乡前王村,以实地采访的形式,了解五月麦收和新一轮作物的耕作情况。五月的连阴雨,对当地村民麦收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让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情况,实践队员在村委王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他承包的八十亩田地。
王书记看着田地,回忆着说到:“当时麦收下雨,只能等着雨停。雨一停,机器就马上下田抢收,也会采用人工抢收,但更多的是机器。”
当询问起连阴雨对麦收的影响时,王书记向队员们解释,前王村的抢收工作完成的不错,连阴雨更多的是影响到了麦收的品质,农户收上来的麦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芽与霉变,这影响了麦子的出售价格。队员了解到,在去年同期,麦子在前王村出售价格约为1.7元一斤,而在今年连阴雨影响到麦收品质的情况下,这个价格跌至约0.6元一斤。王书记补充到,0.6元是收上来立即出售的价格,实际上如果经过晾晒,价格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农户没有那么多充裕的时间,因为下一轮的耕种也准备开始了。
看着广阔的花生田地,王书记向队员解释,花生耕种都是由机器完成,这节省的大量了人力物力。农药的喷洒也是由无人机进行,有专门的团队会进行无人机的操控,农民只需要定期查看是否有存在少量杂草因耐药性需要人工去除。谈起收割,王书记指向村子的方向与队员说明,采收的机器已经已经在村子里了,只要花生一成熟就可以进行机械化的采收。王书记感慨着,机器极大的便利了农户的耕种,降低了农户的耕种成本。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了解到,科技机械化能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既节省了人力物力,也提高了种植与采收的效率,推动了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到: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前王村一行,让队员实际体会到农业现代化的浪潮,广大农民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推动农业现代化。
作者:高旭东 来源:长安大学
- 青年人才重实践,行进亳州药王村
- 2023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来到药都之称的亳州,以实践来检验理论,以理论来丰富实践,进行了青年人
-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