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3-08-2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眷恋
打造美丽乡村,发展循环经济,弘扬生态文明,推进红色教育。7月8日至12日,安徽农业大学“所向披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9名成员前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猕猴桃产业园,走进田间地头,探索“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寻求青春的诗和远方。
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实践团队员们已起身前往猕猴桃基地。身披阳光,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时常有果农上前寒暄,在忙碌的城市外的乡村犹如这清晨的阳光有几分温情。相遇,带来清晨第一声最暖人心弦的问候。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晴空万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于是实践队来到肥西县刘老圩猕猴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见到相关负责人。团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猕猴桃种植园,种植园规模大,品种丰,突出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特色。
在负责人和带队老师的介绍下,我们对猕猴桃不同时期的成长状态和常见种类的猕猴桃所需的生长环境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猕猴桃产业正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无法规避自然灾害对猕猴桃产量的影响,如极寒天气、倒春寒等气象灾害会冻坏树苗,树干近根部树皮开裂脱落,致使树苗枯死,无法收获果实;二是因为猕猴桃种植周期长,育苗期长达三年,第四年才进入丰产期,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肥料的用量和人力、技术方面的投入,导致猕猴桃品质不高;三是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如炭疽病的发生会导致猕猴桃经济效益降低;四是种植园规模大,没有足够的人力和专业人员去管理,果树上的果实偏小就是由于未能及时疏花疏果,导致猕猴桃质量不高。我们也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农科学子的我们,应该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担当,奋发成长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同时我也下定决心,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要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并发挥专业特长,把专业技能运用到农业领域,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争做新时代的青年先锋。
近年来,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建设特色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增收等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随着牢固树立和践行二十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需要,对青年农学子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技能要求、眼界格局、精神境界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因为它让我们接触到了真实的社会,了解了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居民的生活状况,拓展本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进步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走进社会,并目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幸福和奋斗方向,更加懂得珍惜生活和感恩。每天的实践活动就像一场冒险,我们要面对各种未知的情况,学会解决问题和团队配合。虽然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同时也让我们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经历成长的旅程。“三下乡”活动留给我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这说明智慧与实践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可以检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检验真理,也能培养能力和弥补不足。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有了一个验证自我的机会,使我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心灵上都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中淬炼意志品格,勇敢担当时代使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青春力量助力发展乡村产业,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通讯员:王佳怡 孙丽娟)
作者:王佳怡 孙丽娟 来源:原创
  • 探究高新区模式下的城边乡村振兴发展——高新区发展调研小队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