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万花筒小队三下乡:龙鹄传承,童心川韵
2023年8月2日,四川大学万花筒小队在指导老师朱美姝的带领下于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龙鹄村开展为期十五天的以“龙鹄传承,童心川韵”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基于乡村振兴的政策引领,龙鹄村水果种植业发展良好,同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摩崖石刻、松柏之铭碑、巽崖书屋遗址,生于此地的南宋历史学家李焘引领的学风一直延续至今。为深刻了解龙鹄村的历史文化,万花筒小队到达龙鹄村伊始于驻村干部张作林带领下前往龙鹄山,先后寻访巽崖书屋、摩崖石刻、松柏之铭碑遗址。现存遗迹均未开发,地处偏僻,山路曲折,突遇大雨,山路泥泞,在村干部张作林的带领下,团队才顺利到达各地点,团队成员安静观赏古迹,一座座雕塑于石壁眺望,静默中见证时代迁移。
龙鹄村首创“一元钱”模式获全国推广,同时依托“枝叶情”治理模式,探索乡村共建公治共享新路径,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十大榜样、省级四号村荣誉称号。为更详细了解该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可推广模式同时探索该村进一步发展的可行建议,万花筒小队先后就经济、生态、文化等问题对村长兼村书记罗朝运、驻村第一书记赖星忻等村干部进行采访,村干部认真配合万花筒小队在本村展开的实践活动,其中赖星忻书记表达出对实践团队的热烈欢迎。实践团队走访全村,和村民友好交流。综合采访结果得知,本村经济发展较好,但当地村民对本村关于李焘的历史文化随着年代流逝逐渐生疏,龙鹄山上的历史遗迹也因地处偏僻而被荒废,了解本村文化、能详细说出“龙鹄村”名字来源的村民变得寥寥无几,同时儿童教育局限于学校,当地村民没有向自己孩子讲授本村历史文化的意识,导致了解当地文化的本地儿童颇少,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为了增加当地儿童对本村历史文化的了解,不让龙鹄村优秀深厚的历史文化被遗忘在时间流逝里,万花筒小队依托当地李焘父子的历史故事创作川剧剧本《龙鹄书生》,邀请四川川剧振兴剧团专业川剧老师曾明远前往龙鹄村教授当地儿童川剧,希望在川剧的教学熏陶下潜移默化进行文化教育。教学时间为期十天,孩子们认真学习,最后于龙鹄村村民委员会广场处完成川剧汇报演出,当地儿童流畅演绎了李焘的一生。万花筒小队和龙鹄村村民在川剧的独特魅力中体悟龙鹄文化的丰厚韵味。
除了川剧教学,万花筒小队还针对低龄儿童开设文化探索班,讲授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授李焘等人于龙鹄村写下的诗歌、赖书记为孩子们讲授龙鹄村的历史文化,寓教于乐,以进一步促进当地儿童的文化教育,深刻当地儿童的国学素养。同时为了拓展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万花筒小队举办了包饺子、乡村面貌维护的课外拓展活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童真的笑声,感染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作者:方雨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