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常工院缠花阁,丝线绕指成花,传承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1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我开始学习制作缠花饰品最初是因为我想要搭配汉服,网上卖的都太贵了嘛。然后呢,越做越有成就感,逐渐的我就喜欢上了缠花艺术。”组员陈晨笑着说。

  非遗缠花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艺,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它以细腻、精巧的手工缠绕花线为特点,形成各种精美的花卉和图案,是中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朴的缠花艺术逐渐没落,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精美的缠花艺术,也为了非遗缠花技术的传承,来自国风社团的同学们聚集起来,成立了缠花阁。缠花阁实践团队中,有熟练缠花技术的“手作娘”,喜欢绘画设计的“画师”,也有爱好汉服的“同袍”,当然还有喜爱摄影采风的“技术宅”。他们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为传承非遗缠花文化添砖加瓦。

  在学习非遗缠花工艺之前,实践团队成员先利用互联网平台了解非遗缠花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

  紧接着,在“手作娘”的建议下,考虑到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地理因素,团队成员陆续来到常州青果巷,并于进行实地考察,分别从商品售价,景区产业链,以及文创产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方面深入调研。

  在此期间,实践团队购入了成品及样图进行设计参考。同时还前往丝织品、梳篦、旗袍、琉璃制品等店铺参观学习,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拍摄图片,从配色、图案、材质等方面分析,以便后期投入制作时可以生产出更加具有特色的缠花饰品。

  在制作传统缠花饰品的基础上,实践团队创造性的提出遗缠花技术制作常州IP文创产品。在选定了几个地标性建筑后,由“画师”临摹并设计制作图纸。团队成员还通过向当地老人了解与采访路人,投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充分了解了人们对于了解缠花文化的高涨热情,这也鼓舞了团队成员将缠花文化向外推广的鼓舞与勇气与信心。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手作娘”带领实践团队其他成员熟悉基本工具和材料:非遗缠花需要使用一些特殊工具和材料,如花线、花针、花蓬等。在了解这些工具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后,使用相应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手作娘”告诉成员们,非遗缠花的核心技艺是缠绕花线,通过不同的缠绕方式制作出各种花卉和图案。基本的缠绕技巧有直缠、交缠、蓬缠等,不同技巧达到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简单掌握了制作技巧后,成员们选择一种简单的花型,如玫瑰花、牡丹花等,参考传统的非遗缠花作品或教学资料了解花型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制作花型的技巧和要领。在掌握了基本技巧之后,发挥创造力,尝试更复杂的花型和图案,制作出个性化的缠花作品。

  通过不断尝试与改良,缠花阁成功制作出了第一批缠花成品。为了保留买家的参与度,常州IP文创系列采用“材料包+二维码教程”的形式。由汉服“同袍”在当地漫展上出售。很快,团队的库存就被热情的客户清空,很多人扫码加入了我们的缠花阁微信群以便了解更多有关缠花艺术的信息。更有人提前预定了第二批常州IP文创材料包。

  团队成员表示未来会通过设计热门IP衍生,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线下推广教学等让这份无法替代的中华优秀传统非遗文化瑰宝“活”起来,“强”起来,让传统文化日常化,更加进入大众视野中。

作者:李柏桦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薪火传承——探寻中医药发展与文化传播】 “守正创新,深
  • “明目扶阳,护眼共融”分队深入边疆
  • “明目扶阳,护眼共融”
  • “明目扶阳,护眼共融”
  • 2023年8月8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薪火实践团分队在常州市孟河镇齐梁社区举行了以“明目扶阳,护眼共融”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
  • 08-19
  • 眼视光小队 寻访王育良教授
  • 2023年6月26日,薪火实践团“明目扶阳,护眼共融”眼视光近视防控科普小分队带队前往江苏省中医院,寻访了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 08-19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