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赋予使命,党史激励青春
——渤海大学“三下乡”团队寻访遵义会议旧址
岁月的钟声中,遵义会议这个重要的时刻犹如一颗星,闪耀于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它是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是年轻一代前行的思想灯塔。如今,我们的目光重新聚焦于这片古城。为探讨遵义会议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将这份精神融入奋发有为的青年实践。7月26日,来自辽宁渤海大学的“黔韵咏党”大学生“三下乡”团队踏上了寻访遵义会议精神的征程,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实践活动。
聚焦遵义会址,情系红色记忆
正值旅游旺季,参观遵义会址的游客人流如织。团队也在此开展调查阶段的第一步。7月26日成员徐志博和严迪用镜头记录了一幕幕感人的瞬间。照片中,市民们排队等候参观,目光中满是对红色历史的敬仰。这无疑是遵义会议精神扎根人民心中的真实写照。
现场一位市民表示:“遵义会议不仅是党史上的一大转折,更是激励我们奋发有为的信仰,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他望向会址的方向,眼中满是对这座城市乃至我党光辉历史的无限骄傲。
进入会议厅内,仿佛穿越时空,重温了当年那个伟大决策的瞬间。遵义会议的政治作用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党的领袖们在严峻形势下作出英明抉择,为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篇章。这一历史充分说明,只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使命担当,才能引领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前行。
相逢千里之外,光影同映初心

26日下午,团队同工作人员了解拍摄讲解所需的材料,并向学校申请实践调研证明从而确保调研过程的顺利进行。他们将拍摄制作一部宣传片来展现遵义会议的精神。提交申请、确认材料、对接工作……在与工作人员的合作中,团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
27日下午,视频顺利完工。他们用镜头诠释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当代价值。“像你们这样专门来进行暑期调研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仿佛印证了工作人员开场白,与此同时,团队在会址于沈阳化工大学三下乡团队相遇。两支来自辽宁的大学生团队因同一个使命相会千里之外的贵州,互相启发,共同讨论青年大学生该如何在现代社会践行初心使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开展红色课堂,青年心系未来 “遵义会议起到了什么决定性作用?谁来回答——”“纠正了‘左倾’错误!”7月28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在当地一小学以线上课堂的形式开讲。团队成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党的光辉历程。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纷纷表示要向英雄先辈学习,将来要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将来也要做一名老师,做历史老师。”“我将来就要留在这里,做一名讲解员,向更多人讲解遵义会议的故事……”课堂以向孩子们提问志向结束。而爱党爱国的种子已经种在了这些孩子们的心中。这种激发青少年奉献精神的做法,恰如遵义会议时的英勇决策,充分展现了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的生命力。这堂党史课上,作为老师们的大学生和作为学生们的孩子们都是祖国的未来,而红色的基因也正镌刻着,指引着祖国的未来。
拜访退伍军人,共谈伟业风云 最后,团队走进了红花岗社区,7月29日,团队成员提着大大小小的礼品探访了退伍军人。“现在和那个年代可不一样喽。”藤椅上的老人望着窗外,饱经风霜的脸上消磨不掉过去的锐气。在与退伍军人的交流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国家对军人的关怀和尊重。退伍军人通过自身经历,传递了遵义会议精神在他们心中的珍贵意义。退伍军人的事迹不仅鼓舞着年轻一代,更点燃了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黔韵咏党”的大学生团队以实际行动传承了遵义会议精神,唤醒了红色基因的力量。这场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遵义会议精神是永恒的,它鼓舞着我们追求真理,崇尚英雄,不断奋发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矢志奋斗。让历史的回声在岁月的洪流中回荡,让年轻的脚步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深入这段历史的抉择,品味遵义会议所传承的那份意志与力量,让我们看见历史与青春在这里交织成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