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第一代核工业建设者家属:王贤琴
2021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在京顺利展演,核桃树下的承诺和坚守感动了无数人。
2023年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浙江金融学院金融管理学院辅导员魏孝钿带领嵊州暑期实践团全体成员拜访了故事原型王贤琴老人,她为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
在与王贤琴老人的聊天中,成员们得知她的丈夫王荣浩生前在兵工厂工作了20年。直到丈夫退休后,在一次打扫卫生中王贤琴才在丈夫的箱子里偶然发现了丈夫从事核工业的秘密,箱子中装有勋章和奖状,“王荣浩同志长期从事核工业建设,做出了贡献,特颁发荣誉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的红章赫然在目。多年的困惑得到了答案,原来,她的丈夫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坚毅,以毫不动摇的虔诚与信仰,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核工业起步和逐渐壮大的历史。
原来,王荣浩早年参加工作时在上海铁工厂工作,后来青海兵工厂到上海招人,他作为技术骨干被选中去了青海。因技术过硬,后又被调到四川的某兵工厂,从事保密研究。直到五十一岁那年,王荣浩才因身体原因退休回到家乡,七十一岁去世。
王荣浩一去短则一年,长则两年多,王贤琴一年仅靠三四封的家书及每年仅一个月的探亲假与丈夫保持联系。王荣浩对妻子说:“有些事还是不能告诉你,但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在家等我就是了,终有一天我会回来守着你的。”王贤琴选择相信丈夫,之后,她每日与公婆相伴,悉心照料家人,担起家庭的重担,无怨无悔。为王荣浩能全身心投入到国家核事业建设解决了后顾之忧。
有一次王荣浩回来带了三颗核桃树种子,王贤琴陪着王荣浩把种子种下。嵊州的气候土壤本不适合核桃树生长,因此她格外上心,每天早晚喷水成了她的“必修课”,她悉心照顾这棵幼苗,看着它从发芽,到慢慢长大,像照顾自己的孩子。此后,王荣浩多次离家赴岗,妻子与核桃树相伴,向大树倾诉着无尽的相思。如今秘密不再是秘密,老人常常站在核桃树下,向后辈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在提到获得“中国好人”“浙江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时,老人也只是云淡风轻地表示:“其实这都是我丈夫的功劳,我只是沾他的光。”
无私奉献的人,把大爱留给了国家,他们把自己奉献给了祖国,他们的家人也为之默默付出,在这曲爱与等待的时代恋歌中,他们的故事像一杯老酒愈久弥香。也正是因为有无数像王荣浩一样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才铸就了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壮大。而这些建设者的身后更是有无数的家庭在期盼,在等待,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奉献托起了强国之梦。
王贤琴老人的丈夫是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作者,他曾对王贤琴老人说过:“技术工人在完成工作时连头发丝的误差都不能有。”正是王荣浩这样高超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同广大核武器工作者一起推动了我国核武器的科研和发展。
作为金院学子,在专业技能方面也应当像老人的丈夫一样,不断精益求精,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如同王贤琴老人对成员们发出的殷殷期盼:“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上进,做一个出色有用的人。”
随后,实践团又前往嵊州市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实践团成员俞佳文表示:“参观嵊州烈士陵园,是我心中一次触动灵魂的旅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洗礼,被英雄烈士的事迹所震撼。这个陵园不仅是烈士们长眠之地,也是一座永恒的纪念地,激励着人们为了梦想奋斗、为了理想坚持。让我们明白了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不忘历史,牢记先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成员殷嘉伟对于陵园缅怀印象深刻:“我们在烈士陵园邂逅了一对祖孙,小女孩身穿红衣在烈士纪念碑前奔跑,玩耍。庄严肃穆和青春活力在此刻相汇,不禁让人有感而发,正是革命先辈的不畏牺牲,英勇斗争才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山河无恙。我们应当传承先辈们的意志继续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作者: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嵊州社会实践团队宣传组 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嵊州社会实践团队
- 社会实践——探访盲人植物园
- 近日,“乡食乡知,科携振兴”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日照市进行走访调研,对盲人植物园区域进行了解。
-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