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索现代猕园,助力农村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1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治学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践。经过两年之久的课堂学习,我们掌握了很多农业相关的知识,但是对农业农村仍未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为了更好的了解农业农村发展现况,了解农业循环生态发展新模式,将知识融会贯通到农业生产中,7.16日,我跟同安徽农业大学所向披“猕”时间团队奔赴合肥市肥西县猕猴桃产业园进行实践调研。
团队成员经过长时间的线上了解以及和工作人员交流,对铭传乡猕猴桃产业园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这次的实践活动充满期待。早晨,我跟随团队成员从安徽农业大学出发,公交车从高楼大厦慢慢驶入低矮楼房,沿途风景变换交替,不同于城市行道绿植的规整统一,乡村道路上的绿植形状各异,蓬勃发展,看到这些,也让我充满干劲,恨不得亲自下车去触摸这一夏的绿意。到达猕猴桃产业园,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颗颗旺盛生长的猕猴桃果树,猕猴桃果树形态万千,仔细观察却有规律可言,在知识技术的指导下,猕猴桃果树以最优形式固定在一个个架子上,最大发挥安徽光热资源。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大棚砧木生产区,育苗区,以及猕猴桃产业区,不同与我们心中传统猕猴桃种植,在猕猴桃种植生产中,充满了现代化元素,大棚温控系统、湿度监测仪和充满现代科技的合理的栽种方式都让我们感到震撼,不禁对农业农村发展前景向好感到高兴。
在带队老师的亲身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安徽主栽猕猴桃种类以及配种,亲眼看到各种猕猴桃果树病害症状,这和课堂相比,记忆更深刻,也更为清晰直观。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产业园猕猴桃种植中存在的一些技术困难以及各种不足。猕猴桃果树未能及时疏花疏果,导致果树营养分配不足,猕猴桃个头小,一些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炭疽病严重,一些果树冬季保暖工作未做到位等等。工作人员亦是将一些沉重的事实摆在我们眼前,农村劳动力匮乏,技术更新落后,技术人员较少。这些都是农村发展有待解决的难题,亦是我们农学生的责任所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讨论出一些关于猕猴桃种植技术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农民答疑解惑,也为农村发展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在国家步入快速发展之际,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使命。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是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在农业农村发展战略规划中,我们农学生更是义不容辞,以国家之大发展为己任,以科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实践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能进大学生的全而发展。透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农民的广泛接触、深入了解和亲切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职责感随之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认识潜力也有较大的提高,适应潜力和创新潜力也会大大的提升。我们在透过大学的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用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白我的社会位置,明确白我的历史使命,激发自我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必须准备。也是我们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这次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收获很多,不仅给我们创造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机会,而日也让我们有机会多接触社会和农业农村。在本次“三下乡”中,虽然时问不长,但我们从中得到很多体会。我们得到不仅仅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份喜悦,更多的是来自心灵的一种感受,来自村农民伯伯的一片热情。因为那是他们对我们工作,对我们能力的一种认可。当然对于自己来说,更是自己对知识运用到实践、能力提高的一种体现。这次实践也在我们心中种下一颗小小的芽,也为将来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基础。(通讯员 李琳娜 马宇萌 江怡洁)
作者:李琳娜 马宇萌 江怡洁 来源:原创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