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为加强校地合作,促进协同育人,我校在小岗村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校团委素质拓展科杨争光老师、小岗村党委副书记严余山共同参与揭牌仪式,并充分利用自身之所长,结合学校中医药资源优势,在带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联合安徽医科大学“医心预疫”暑期社会实践团、凤阳县鼓楼医院开展了一场爱心义诊志愿服务活动,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爱心义诊,彰显杏林魅力 小岗村当地居民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体力劳动较多,容易积劳成疾,前来接受义诊服务的居民在病症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大多表现为关节炎、肩周炎、脊椎腰椎不适等症状。中医推拿、艾灸、五禽戏、中药香囊、测血压…… 充满中医药味的义诊项目,让当地居民感受到中医学的神奇魅力。实践队员结合自身所学和专业特长,施以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帮助缓解病症疼痛。现场弥漫着灼烧艾灸和中药香囊的独特草药香气,十分热闹且有序。实践队员们详细询问居民的病情,尽己所能耐心解惑答疑,积极宣传中医四季养生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医“治未病”思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防病意识,增强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在义诊中,实践队员们还结识了一位常年练习中医功法的老爷爷,年过八旬却神采奕奕,健步如飞,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信手拈来,他还自创了一些日常用于保健养生的功法操,与实践队员们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敬佩,同时也坚定了自己学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信念。
党建带动团建,围炉夜话谈感受 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党建带团建,助力青年学生成长。夏日余晖,傍晚时分,“大医精诚”实践团成员们在小岗村新时代精神文明广场一处凉亭里围着灯炉分享实践心得体会,畅谈中医药青年学子职责使命。队员们踊跃发言,分享体会,交流想法,阐述思想,有的说到自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鲜趣事,有的发表个人实践的自我评价,有的谈到中医药的发展前景.....现场氛围十分和谐融洽,进一步浓厚了团队团结协作的氛围,给大家提供一个思想交流、解惑答疑、情感共鸣、互相帮助的平台,也有利于促进党建带团建制度落实落地、见行见效,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围炉夜话》本是晚清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所著的一本儒家通俗读物,主要对于历史上的文学典故作议论评价,而当代的“围炉夜话”则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许多人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邀约三五好友,围炉而话,这一场景当下已在中国多地乡村、社区流行,参会民众和干部以邻里拉家常的方式展开,大家畅所欲言、观点碰撞,围坐一起共话身边事、家国事。
通过此次实践,实践团以自身的行动展现了青年担当,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奋斗方向。未来,实践队员们将勇担时代责任,讲好中医药故事,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